《艺术美学概论》

联通心灵与世界 含纳过去与未来

作者:李嘉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25

  艺术美学的阐释、书写与研究促使艺术与人文社会科学连接,增进艺术世界与大千世界的融合,引导社会文化和社会艺术迈入新时代。2022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艺术美学概论》(主编赵崇华、刘立云),为艺术美学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学术参照和理论借鉴。在研究方法上,该书也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第一,共性与个性相结合,一般与特殊相呼应。王朝闻曾为“艺术美学丛书”作序,指出“掌握诀窍”的重点是要研究门类艺术美学,他说:“艺术美学不只要掌握各门艺术的共性,而且要掌握各种艺术的个性。经验表明:即使为了掌握艺术美学的一般规律,也必须掌握不同门类艺术美学的特殊规律。”该书正是通过各个艺术门类的个性总结,在内涵上丰富艺术美学的思想精神,在外延上增强艺术美学学科的包容性。书中涉及美术、音乐、诗歌、戏剧、影视、舞蹈等学科门类,从艺术的角度提炼其特殊性,又从艺术与生活、创作动机与艺术效果、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关系等方面总结出共同的美学本质。在研究视野上,则更是突出中西方的理论成果与文明互鉴,形成对话的、互融的、互相启示与互相阐发的理论资源,美美与共,共同丰富艺术美学体系。

  第二,美学态度的自觉与时代社会的观照同频共振。艺术美学的研究核心在于围绕或通过审美经验这个中心而展开。苏联美学家卡冈曾指出,把艺术作品以物质对象来研究和以审美对象来研究的区别,如果将艺术作品当作物质对象来看,研究的收获是艺术价值的载体,是独立的客观存在;如果将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来看,成果就是包含了主体经验、审美感知、审美理想等的艺术价值。《艺术美学概论》深刻把握了这一区别,具有高度的美学自觉,在行文论述时皆从审美领域出发、阐释、深化,形成了主旨鲜明、结构严谨的论述。同时,对时代与社会的观照,更鲜明地展示出艺术美学的动态性与发展性。该书还关注了科技与幻境的审美创造、视像化时代“符号消费”的热潮、媒介变革带来艺术接受的变迁等热点问题,揭示了艺术美学研究与人文社会科学、科学技术互鉴互融的内在规律。

  第三,中华文化精神的阐扬与中国学术话语的建设。中国艺术历经上下五千年,形成了追求“澄怀味象”“平淡天真”的审美特质,正是在这样的审美空间中,滋养出独属于中国的文化精神,伴随着时代不断更迭。该书开篇就阐释了儒释道三家作为中国艺术与审美的深层精神支柱,揭示了中国宏阔与多样的审美观念,全书充盈着对中华文化精神的阐扬。“卧游山水”的审美体验、“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意在笔先”的审美创作、“拈花一笑”的审美接受等,体现了中国艺术审美联通心灵与世界,含纳过去与未来的独特品质。

  《艺术美学概论》构建的学理体系将为中国艺术学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