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和平城市丛书”

讲述拥有二战记忆之城的历史变迁

作者:尚媛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25

  “国际和平城市丛书”(第一辑10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遴选5座拥有二战记忆之城——中国南京、英国考文垂、波兰华沙、德国德累斯顿、日本广岛,中英文两个版本,从和平学视角,跨越历史、政治、社会、心理学等领域,图文并茂地呈现了5座城市战前、战中与战后的城市发展与历史变迁。

  这套丛书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阅读过程中一次次的震惊和一次次被触动。震惊于战争留给这些城市彻骨的伤痛与悲情;而对于城中的人民,无论战争是出自正义一方,还是非正义一方,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以及身体上精神上的双重创伤恐怕一辈子都难以愈合。然而在经历了沉重的战争创伤后,又有多少人,没有名字,留了名字,都在城市走向和平的进程中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触动着每一位读者。那一帧帧黑白的照片无声地述说着历史与记忆。

  《华沙》,这本书从“埋下和平之种”到“培育和平之树”再到“结出和平之果”,讲述着和解与和平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令我动容的“华沙之跪”也远不是波德和解完成的标志,但这一超越语言的姿态向全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德国人将认真反思自己,德国想要和平,世界需要和平。

  《德累斯顿》,在和平建设中大部分德累斯顿人早已明白轰炸事出有因,意识到自己背负着向全世界警示战争的使命。基于这一理念,德累斯顿人全力以赴致力于唯一的共同目标:战争不应存在,人类必须寻求与实现和平共处。

  《考文垂》,因大轰炸事件后对德国伸出和解之手而获得世人美誉。考文垂从它的“涅槃新生”到“和平重建”到最后成为一座世人公认的“和平与和解之城”。这一路努力帮助读者真正理解了“与其把和平理解为一个固定的终点、一个可以实现的最终目标,不如把它理解为一个过程、一个每一代人都必须不断努力和重复的过程”。

  《广岛》,留给我更多的是思考。2015年,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东京的“朝日新闻基金会”演讲时曾说:“正视历史是和解的前提。”“今天很少有日本人去追问广岛被投掷原子弹的原因,也鲜有人在意这一历史因果链条上明显缺失的一环。”“如果广岛能够像它在领导废除核武器方面那样更加积极主动地深刻反思日本的侵略行径,并借此机会与其亚洲邻国建立起信任与和解的对话机制,这不仅将对日本有利,也将有利于整个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南京》,进一步帮助读者认识南京,理解“承认历史的真实性是求同存异的基础;正义和真相是走向和解与宽恕的前提”。中国政府早在1972年9月的《中日联合声明》中就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能忘却,尤其是让年轻一代了解那段历史,真正懂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特别想要提一下的是,这套丛书的英文版对想要提升自我的高中英语学习者特别适合,无论是语言难度上还是在阅读过程中引发的思考都可以帮助拓宽视野并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