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鸦片战争阴影:文化自信对话录》

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文化对话录

作者:许阳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25

  文化自信是一个庞大且驳杂的命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天然地远离大众,远离青年。相反,一本厘清传统文化、阐释文化自信,又兼顾深刻与平实的大众读物,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急需的精神营养剂。

  孔子的《论语》和柏拉图的《对话录》之所以成为东西方文化经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以大众普适、口口相传的对话形式凝结了人类的智慧成果。真正深刻、通透的对话在今天是稀缺的,而《走出鸦片战争阴影:文化自信对话录》消解了理论的艰深和框架的繁重,以“对话的精神”重新介入中国传统文化。它所呈现的,正是一种不被规训、自由流淌的对话——由一个话题生发开去,允许思考、追问、质疑和情感发生,使读者如置身妙语连珠的对话现场,见证高手过招,火花四射。“中国审美理想讲求含蓄、内敛,像包子一样,把内容、情感都包在里面。西方审美恰恰相反,讲求袒露、热烈,就像比萨,什么都摆在外面。”“创新不是写出天下所无的作品,而是写出更有意义的作品。天下所无的,也包括垃圾——天下所无的垃圾。”此类灼见与金句,在书中俯拾皆是。

  对谈有一个浪漫的开始。2021年7月,作家刘斯奋与评论家林岗在一次闲谈中,聊起了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话题,自此开启了长达4个月的“走出鸦片战争阴影”系列对谈。围绕最初拟定的大纲,两位学者逸兴遄飞,高谈阔论,兴之所至,灼见迭出。2022年5月,对话落定纸面,从广府大白话到保留口语色彩的书面语,开始在《羊城晚报》连载。连载反响热烈,备受学术界关注,开启了一轮关于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新思考。2023年4月,经进一步修缮、梳理,对谈文稿最终结集为《走出鸦片战争阴影:文化自信对话录》,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为什么是“走出鸦片战争阴影”?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坚船利炮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灾难与屈辱,在开启了我国近代化进程的同时,也灌输了现代化“西强中弱”的思维定式,为我们蒙上了文化自卑的深重阴影。通过11场对谈,刘斯奋和林岗提出,重建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关键,在于主动走出鸦片战争阴影,认识到现代化发展并非孰优孰劣的单行线,而有基于东西方不同文化模式的多种达成路径。围绕如何“走出鸦片战争阴影”,两位学养深厚、视野宏阔的对谈者,纵向溯源至先秦时期,横向跨越文化、艺术、审美、思想、文质、文风、小说等领域,对中华文化爬梳拆解、上下求索,最终寻得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与现实依据。

  文化自信不是虚浮的概念或空洞的口号,事实上,它与大众的关切息息相关。对话录以文化自信为锚,抛出切近时代共鸣的种种议题:中国古代章回体小说真的不如西方吗?中西方艺术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为何?方言的消失会带来汉字危机吗?为什么中国人偏爱大团圆叙事?“中庸”思想如何指导我们今天的待人处事?文艺创作能否纳入工业思维?下一个技术变革的年代,该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当这些问题一一被正视和解答,我们就能从传统文化里披沙拣金,找出应对文化断裂症候的珍贵处方。

  在一路高歌猛进的现代社会,人们急于迈步前进,鲜少停下来回望过去,审视传统。当两颗聪明、丰沛的大脑互相碰撞,精彩的对话向我们展示了一条重新了解和切入中华传统文化血脉的路径。这就是《走出鸦片战争阴影:文化自信对话录》最大的意义,它展示了新时代文化认同的可能性,邀请每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人,加入到文化自信这场魅力无穷而任重道远的征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