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一套有灵魂的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6-30
国内大学开设的《红楼梦》课程可以说数不胜数,但是像《伟大的〈红楼梦〉》这样的课程可能是独此一家。在北京大学教授叶朗的指导下,《伟大的〈红楼梦〉》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周密的安排,邀请一批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主讲,集合了当代红学的骨干力量。用《红楼梦》之《金陵十二钗》的册子来作比的话,这些专家都可以算得上“红学十二家”正册和副册的人物。
受叶朗之托,我参加了《伟大的〈红楼梦〉》课程的一些工作。现在,这门课的精华部分由叶朗、顾春芳主编,汇为“大家美育课”书系(译林出版社)的《〈红楼梦〉的意蕴》一书。有幸忝列这套丛书作者之一,我与有荣焉。
与《〈红楼梦〉的意蕴》相似,“大家美育课”其他几册,像《艺术与审美》《敦煌的艺术》《昆曲之美》《博物馆寻美》,同样荟萃了各领域一流的专家学者的学术精华,凝聚了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文化界、艺术界多年的研究成果,真正体现了中国当代美学与美育的发展水平,呈现了“大家”的共同智慧。这套书的规模虽然不算“庞大”,但是抓住了艺术的几个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最有代表性的方面。
更重要的是,这套丛书植根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丰富土壤的美育读本,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可靠津梁。它显示了多方面的文化理念,在我看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这是一套有灵魂的丛书。20多年来,大家都在讲素质培养,都在做通识教育,这套丛书也是如此。但是不同的是,很多人讲素质教育、做通识教育的时候主要是围绕着知识结构展开的,这当然也是重要的,这也是这套丛书和相关课程设计的时候考虑到的。不过,这套书和课程又有更深的考虑和追求,这就像叶朗在丛书的序言里所说的:“我们谈人才一般只重视知识的灌输、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心灵的教化和人格的培养,不注重引导青少年去寻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大家美育课”还有一个更高的追求和目标,就是更加注重精神、性格、胸襟、涵养等方面的要求。有了这样的要求,这套丛书就有了内涵底蕴,就有了向上一路的精神命脉。
第二,这是一套有担当的丛书。“大家美育课”的“大家”意思是双关的,一方面,丛书里的各讲作者,如叶朗、樊锦诗、王旭东等40余位专家学者均为当代艺术学与美学领域的卓越学者和资深实践者,代表了中华文化和艺术最高审美形态的经典作品,是真正的“大家”之作。另一方面,丛书在注重知识讲授的系统性与专业性之外,还非常突出可读性与普及性,亲近读者、亲近大众,引领读者阅读、欣赏、感悟和享受中华民族的艺术经典和文化经典之美,集中呈现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与神韵,实现“大家”共读、大众美育。因此,这套书有利于国民品格、民族文化的建设,这是一种大担当。顾春芳在《艺术与审美》中“戏剧”一章写了这样一句话:“倘若没有审美的心境,也就一定不可能具备成就大学问和大事业的胸襟和气象。”我很认同这样的观点,我觉得反映了一种超越课程、超越学业的大的担当。
第三,这又是一套很有气魄的丛书,视野开阔,兼顾了古今中外,显示出了一种大的格局。而且这种大的格局不仅仅是那些内容天然的涉及面广,还凸显一种学术眼光和追求。比如,叶朗在《艺术与审美》的“中华美学精神”这一讲里,高屋建瓴地展现了宽广的文化意识。这套书讲中国故事,有世界眼光的格局,非常值得称道。
第四,这是一套开放的书。“大家美育课”的包容性很大,或者说包容的可能性很大,是值得延伸和拓展的。如果后续开设相关课程,其成果都是可以纳入进来的。已经出版的这5本书也有示范作用,如果这套丛书能够进一步做大做强,肯定会把前文所说的那三个方面有更充分、更完美的体现。这当然是一种期待,不一定能够成为现实,但一套令人有更多期待的丛书必定是一套好书。
美育确实是一个大事业,它不仅是个艺术技能的培养,更是一种精神的熏陶。相信每一位打开这套学术性、艺术性、通识性俱佳的“大家美育课”的读者,都会从中感受美的照亮、心灵的熏陶、人格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