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文+职业技能”教育

作者:郎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6-12

  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在境外投资建厂。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迫切需要既懂技术又懂中文的所在国技术技能人才,解决日常工作交流问题,提高设备正确使用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支撑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2015年12月底,教育部批复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在有色金属行业开展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工作,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和国家开放大学一起牵头启动了“工业汉语”系列教材(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的编写工作。该系列教材汇集了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职业院校的教授、专家一并参与编写,并得到了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使该系列教材在专业教学设计和语言教学设计层面都有了强有力的保障。

  截至2022年10月,“工业汉语”系列教材已陆续出版40余种并投入使用,涉及专业覆盖光伏发电、冶金工艺、环境工程、机电、化工、建筑、计算机等众多海外热门建设领域。整体来看,该系列教材具有以下特色:

  尊重规律,设计科学。“工业汉语”系列教材遵从语言习得、职业技能成长双重规律,通过科学划分不同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梳理各专业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业务活动、操作用语,构建“岗位+任务+情境”的学习方式。同时,该教材在通用汉语层面参考“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并结合“职业中文能力等级标准”,分级遴选高频使用的专业词汇和语言知识点,最大限度地帮助学习者实现语言习得与职业技能的同步提升。

  突出职业性,强调实用性。“工业汉语”系列教材结合当地员工的工作岗位要求,针对每个岗位确定了高频词汇,突出了其职业性;以这些常用的名词、动词为基础,组合成常用的短语和短句,采用“拼音+汉字+英语”的呈现方式,方便学习者阅读、理解,从而快速掌握工作常用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循序渐进,资源融合。“工业汉语”系列教材按照内容层层递进,分为“启航篇”和“基础篇”,同时,还探索数字教材、微课、网络课程、电子课件等数字资源的一体化模式。一体化学习资源体系采用ADDIE课程开发理念,融合多种学习资源,调用多媒体创设职业技能用语的应用场景,帮助学习者提升学习体验和效果。

  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润物无声。“工业汉语”系列教材的版式设计通过篇章页的精美大图来展现我国的秀美山川,让读者了解中国、喜欢中国、亲近中国;通过页脚的谚语、名言警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让读者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永恒魅力。

  某种意义上说,“工业汉语”系列教材填补了目前针对生产制造、能源矿产等工业领域的中文教材空白,其所采取的“中文+职业技能”研发模式,必将推动中文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助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向纵深推进。同时,其也是“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的全新实践与探索,必将为工业汉语教学提供多样化选择,推动“中文+职业技能”教材编写理论研究、教学与课程标准研发、测试标准研发、教学模式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相关课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