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童年的“为什么”绘出答案

作者:熊佳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6-12


  “自我介绍结巴了,我以后在别人眼中永远是一个讲话结巴的人?”

  “我认为c是正确的,但是同学都选b,我也应该选b吧?”

  “拒绝了朋友的请求,我们以后还能做朋友吗?”

  在敏感懵懂的青少年成长阶段,相信我们都有过上述疑惑。童年的这些疑惑,需要得到正视与解答。覃崚团队绘制的少儿科普丛书“3分钟心理漫画”(西南大学出版社)以青少年喜爱的漫画形式给童年的“为什么”绘出了答案。

  这套少儿科普丛书共5册,涵盖了青少年成长阶段可能面临的各类困惑。丛书以主人公王小奥的生活日常展开,他和所有青少年一样经历着成长中的烦恼,在学习、社交以及自我认知等方面都有着大大小小的困惑。一位心理学博士哥哥总在王小奥烦恼的时候出现,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帮助他,为他解惑,让他能够乐观面对烦恼,解除忧虑。

  丛书内容贴近生活,人物形象的刻画注重细节,情节真实叙事自然,作为漫画读物带给读者极强的画面感和场景感。漫画主人公王小奥活泼热心、大大咧咧,与同学相处融洽。他积极上进,会主动争取竞选班干部,但是偶尔也会在课堂上走神打盹,让老师头疼。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带给读者生动的阅读体验,主人公不再是一个陌生角色,而更像是你我生活中的某个同学或朋友。漫画中所呈现的场景包括校园中的单词测验、班长竞选、校园活动,生活中的追星、出游、照顾家人等等,都是取材于大多数青少年的真实成长经历,青少年读者能更好地代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以达到更佳的阅读体验。成年读者也能激发与漫画情节相似的童年回忆,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丛书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漫画以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作为切入口,将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融入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让知识变得有趣起来。作者在漫画中设计了有趣的“时空旅行”环节,借主人公与心理学家、历史人物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向读者科普心理知识:过度在意自己言行的背后原来是“聚光灯效应”;迫于大家的压力选择随大流背后的原理则是“从众心理”;朋友提出的请求让你感到不舒服,意味着他/她的行为破坏了你们之间的人际边界。每一个故事结束后还有科普阅读专栏,专栏不仅有针对性地总结了当节内容背后的心理知识,还给读者提供了正确应对类似困惑的心态和方法。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关系着青少年的成长,也关系着民族的发展。“3分钟心理漫画”丛书引领青少年在安全成长、学习提升、个性完善、情绪调节、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等等诸多方面协调成长,全面发展,给童年的“为什么”绘出了五彩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