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亲子教育类图书应多种视角关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6-05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家长们的共同愿望。然而,近日一部名为《妈!这是我的人生》的图书却提醒家长,不要再“鸡娃”了,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兴趣教育。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注意到,这本由王食欲(笔名)、永爱撰写,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妈!这是我的人生》于今年4月面世。在此后1个多月里,有160余位读者在豆瓣读书上谈及阅读此书的感受。其中,读者最为共情的是,在亲子教育类图书普遍集中于“虎妈”“狼爸”或“名师”撰写的当下,这本书的作者从当事人的角度反思“鸡娃教育”,实属鲜见。据了解,该书目前销售过万册,正在加印中。
“95后”编辑向“95后”作者约稿
据记者采访得知,《妈!这是我的人生》一书选题源自2021年春天网络上一篇名为《北京第一代“鸡娃”自述:鸡了20年,还是归于平凡》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北京女孩王食欲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四五岁起就学乐器、美术和体育项目,以此当作升学路的加分特长;进入小学,每次考试成绩公布如临世界末日;进入初中,更是要在周末去上压得人喘不过气的课外补习班;所幸高中时,因为爱好升入北京四中,父母以为女儿能考入清北,她却坚持自己的爱好考入北影导演系……王食欲称这是一条“被迫踏上了荆棘丛生的自我认知之旅”。
得知女儿写有此文,王食欲的母亲永爱以《鸡娃鸡到最后,却被娃反鸡》的文章谈了自己对“鸡娃教育”的思考。很快,王食欲母女的文章吸引了出版人的关注。王食欲告诉记者,当时她的信箱里塞满了编辑们的热情邀约,最终她之所以选择与人民邮电出版社合作,在于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编辑在第一封邀约信里就写好了完整的策划大纲和营销思路。更为主要的是,人民邮电出版社的两位编辑徐竞然与侯玮琳和她同为“95后”,只不过前者经历的是“放养长大”,她经历的是被加速的“鸡娃人生”。
在与人民邮电出版社签合同的当天傍晚,王食欲去了一趟书店,想看看市场上卖得火热的亲子教育类图书是什么情况。她看到,摆在书店最佳位置的图书,其核心观点多为期待孩子们成为“尖子生”。
“这令我很失望,我经历过‘鸡娃教育’,也获得过一些阶段性的胜利,但我并没有成为所谓的‘尖子生’。现在二十几岁的我回头再看这样的图书,我不得不思考:这就是教育的全部吗?”王食欲说道。
王食欲的思考令徐竞然深以为然,此为两人后期的深度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母女背靠背“双盲写作”
回想当初约稿过程,徐竞然说:“阅读这位同龄人的故事,我发现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里藏着一根‘绷得很紧的弦’;我们都在选择未来职业方向时迷茫过,但也朦朦胧胧地坚定着;我们都认为自己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与使命,我们也同时感受着自己的渺小……于是我们共同策划了这部图书。”
阅读《妈!这是我的人生》,记者看到这是部非虚构作品。书中,王食欲和母亲永爱都以第一人称讲述了应对早教、升学、同学友谊、职业选择、爱与家庭等12个热点话题。需提及的是,母女二人是“双盲写作”。按照王食欲的说法是,“只制定话题,而不是事先讨论大纲。因此在完稿前我根本不知道我妈妈写了什么,她也不知道我写了什么。最终的结果出乎意料,面对同一件事情,我们的观点和视角居然完全不同,甚至彼此矛盾。”而这在徐竞然看来,正好反映出当代教育的一个切面,从这个切口望进去,可能窥见时代的印记。
内容真实才有说服力
据徐竞然介绍,和王食欲合作成功还在于彼此对于这一图书选题有相似的理解,那就是都希望这本书的内容真实,因为真实才有力量;要有趣,不是说教式地向家长提出教育建议;要有用,能帮助家长们调整自己的育儿方式;要有意义,能给读者一点启发、一点思考。
全书真实、客观、理性的写作风格赢得了读者好评。记者在豆瓣读书平台上看到一位上海读者的留言是:现在“双减”政策实行,但实际上孩子们的压力并没有减轻,身边也不乏许多“鸡娃”的家长和每周末都被各种课外班塞满的孩子。还有一位广东读者留言说:什么是好的教育,这绝对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这本书的两位作者给出的一段真实的教育经历,或许和你的观点不一致,或许结局不符合你的期待,但它的真实性很容易引发思考。
的确,“一本好书仿佛一面镜子,它让我们照见自己。”侯玮琳如是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