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萤萤:父亲是指引我人生道路的明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5-26
□本报记者 杨雅莲
刘萤萤,钢琴家,歌唱家,作曲家刘炽小女儿,传记《灵魂的旋律:我的父亲刘炽》作者。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的《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歌曲,是一代代中国人热爱、传唱的经典作品。
作为刘炽的小女儿,刘萤萤一直有一个愿望,想写写父亲的故事。“他是我的父亲,也是大家特别热爱的一位音乐家、艺术家,大家可能知道他的歌、他的名字,但并不了解他在生活中是怎样的人,我想写爸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的艺术人生,把一位既普通又非常伟大的父亲,原原本本地呈现给大家。”在《灵魂的旋律:我的父亲刘炽》首发式上,刘萤萤动情地说。
在心中种下种子
在刘萤萤眼里,爸爸是一位特别爱玩、爱讲笑话,跟孩子们平起平坐的人。而在成长中,以及自己从事音乐事业后,她深深地认识到爸爸作为一名艺术家的伟大。传记《灵魂的旋律:我的父亲刘炽》,通过点滴细节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家形象,讲述了《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英雄赞歌》等经典旋律的创作历程,展现了刘炽乐观幽默、正直豁达的性格及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执着与探索。
日常生活中,刘炽喜欢给孩子们讲自己的学习经历、对音乐的热爱。与刘萤萤分享在延安鲁艺音乐学院跟随冼星海先生学习的时候,他总是带着无限的感恩。冼星海曾这样对刘炽说:“只有根深于自己民族的音乐,你的作品才可能有真正的生命力。当然作曲技巧也要学好,但是没有民族的根,你的音乐不可能被老百姓热爱。”作为一名作曲家和导师,冼星海给刘炽的心里种下一颗重要的种子,他一辈子牢记。其实,冼星海的教诲不仅是音乐,还让刘炽广泛地学习艺术,从各类不同的艺术里汲取养分。刘炽开始阅读《安娜·卡列尼娜》《少年维特之烦恼》等文学作品,而这些作品让他的想象力插上了翅膀,增强了对其他艺术的了解。
在刘萤萤小的时候,爸爸就教她多读些唐诗、宋词和元曲,有一定基础后也要好好地读《史记》《诗经》《三国志》《春秋》《资治通鉴》等古典文学作品。爸爸告诉她:“做一个艺术家要有根,我们的根就是我们的文化和文学。”爸爸劝刘萤萤多读几遍《红楼梦》,毕竟这故事里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程度不是一次就可以读懂的。刘萤萤认真地听爸爸讲,听懂的没听懂的都记在了心里。“他在我的心里种下了很多好奇和学习文化、艺术、音乐和戏剧的种子。”刘萤萤在书中写道。
回忆经典作品诞生过程
在书中,刘萤萤回忆了爸爸创作《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等作品的经历。以《让我们荡起双桨》为例,当时,刘炽与《祖国的花朵》摄制组的孩子们一起到颐和园万寿山体验生活,到昆明湖上体验水上划船的感觉。
一开始,原本很怕水的刘炽紧紧地把着船舷,看着孩子们活泼天真、毫不惧怕地荡起双桨,嬉笑玩乐,他的童心立刻被唤起。他还即兴吹起自己带的笛子,笛声在空旷的昆明湖上回响着,孩子们继续荡着双桨。在孩子的欢笑伴随下,刘炽的脑海里涌现出那清澈的旋律,赶紧让船靠岸。就那样,在“犀牛望月”半岛上,刘炽坐到一块大石头上,从裤兜里拿出随身带着的小本和笔,把脑海里飘出来的旋律迅速地写到本子上。只用了20分钟,就完成了主旋律和重唱的部分,又进行了再次修改。等孩子们一上岸,刘炽就唱给孩子们听,孩子们听完都拍手叫了起来。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不管过去多少年,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依然是一代又一代人在歌唱以及回忆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时,耳边响起的一首歌。
多年后写下难忘记忆
在刘炽眼里,找到一个好的音乐合作伙伴是很幸运的一件事,而他和乔羽的合作就是天衣无缝的,甚至有人说他们是“天仙配”。乔羽的诗词,刘炽拿来就可以开始创作,不需要改动。乔羽曾这样谈到刘炽:“谁见到过刘炽都会被他的天才所吸引,被他乐观进取的精神所感染。这个时候的刘炽仿佛浑身都充满着灵气,充满着创造力,写什么,什么好,怎么写,怎么好,真是信手拈来,皆成妙谛。”刘炽曾经给刘萤萤这样聊乔羽:“因为他把我们中国语言里的自然韵律表达了出来。他的诗词平白如话而充满诗情画意,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啊。我们对艺术创作和表达的方式方法很相似,不会故意夸张,不咬文嚼字,不搞高大上,让我们的心声自然地流露出来。”
而这本书的书名《灵魂的旋律》,就由乔羽题字。遗憾的是,在该书出版的过程中,乔老离世。“希望两位老人天堂有诗歌,有音乐,有好酒,有欢笑。”刘萤萤说。
爸爸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一直是指引刘萤萤人生道路的一盏明灯。失去这盏明灯,刘萤萤曾经很迷茫,经历了20多年的内心搏斗,才逐渐地在爸爸的音乐里和那些更加宽广的世界音乐文化里,慢慢地愈合。而这些难忘的记忆,刘萤萤在爸爸走了25年后才有勇气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