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设置融通课程 注重实践贯通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5-16
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中西部高校数量及在校生数量占总数量的一半以上。然而,依据国家统计局对于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的划分,当前我国有59.2%的“双一流”高校和69%的A类学科都分布在东部沿海的10个省份中,中西部18省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仅在三成左右,而A类学科占比仅有两成,这也使得新闻传播学科在此背景下同样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困境。对此,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确定了以“立场信念坚定,作风素质过硬”为基石,以“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知识储备”为支柱,以“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为指引的“基石牢固+支柱坚实+指归明确”人才培养思路,并尝试了一系列紧扣使命、发挥优势、凸显特色的实现路径。
从课堂里到课堂外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媒介生态正在发生剧烈变革,这给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西部高校对新闻传播学科教育的变革较东部而言相对迟缓,课程设置仍然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为了实现该培养模式的顺利运行,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固本培元,在价值塑造、素养培育的基础上求变创新,改革课程体系与实践体系。
首先,传承红色基因,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引领,综合开展多维度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比如,开展“重返历史现场: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事业寻根之旅”十校联合直播活动,启动与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开展“从黄浦江到宝塔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现场教学暑期夏令营”活动等,以帮助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更扎实的认识,有助于新时期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不忘初心、与时俱进,有助于培养具有红色血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复合型新闻人才。
其次,以文理艺交叉理念为指导持续改进课程,对核心课程与案例库等进行重构,新增《数字媒体技术》《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等全媒体技术应用课程,并进行毕业设计替代毕业论文写作的改革。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及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大学新闻专业——“老延大”新闻班创办75周年,学院研究生制作了纪录片《光辉的历程》,并成为优秀毕业设计作品。
最后,注重知识连接与课堂实训、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的贯通,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构建贯通“课堂实训—校园媒体—专业大赛—社会调研—合办节目—社会服务—专业实习—创新创业”的完整实践教学链条。在实践教学的思想指导下,学院组织开设了“3DMAX”“影视制作”“H5交互式新闻制作”“摄影”等专业进阶、前沿技能工作坊,200余名学生先后完成培训。同时,实践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团队自主创办西法大新锐传媒、新闻之家等5个校园媒体和西法大文创沙龙文创中心。学院还利用全景演播厅帮助学生完成课堂实践、工作坊课程、新锐传媒栏目制作等,2014年,学院创办的校园“主持人大赛”获得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跨学科构筑新课程
新媒体是一种灵活的、个性化的媒体形态,要求对应岗位的从业人员具有发散思维能力,不断推陈出新。基于融媒时代发展对传媒人才的要求和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特色,学院以学科融合、文理艺交叉、实践贯通为思路,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手段、实践平台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构建了全媒体知识与信息技术应用融通、法学(政治学)与新闻学融通、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通的新闻传播人才特色化培养模式。
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法治新闻与传媒法硕士点和网络政治传播学硕士点,学院以学科建设引领教学,联合法学学科建立培养平台,实施人才培养方案项目化。通过科学设计“法新复合型”和“政新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凸显“法新”和“法政”结合特色。2015年起,开创“卓越法新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班”和“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实践班”,由校内新闻学、法学专业教师及业界专家、记者、策划人等组成授课教师团队,采用法学与新闻学融合教学,包括案例教学、专题讨论等开放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创意思维,其中“如何让画面更出彩——演播厅导播控制技巧及系统应用”“如何用镜头讲故事”等课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届实验班29名学生已毕业,11名推免或考取研究生,1名海外媒体就业,17名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五洲传播中心等主流媒体或机构就业,达到100%的升学、就业,实验班人才培养成效显著。2018年5月,成立西北政法大学网络政治传播研究中心,为法治新闻与传媒法人才培养提供平台。
同时,举办中国传媒法治建设高峰论坛和“何微法治新闻奖”研究生论坛。学院已成功举办5届“何微法治新闻奖”法治新闻与传媒法治建设高峰论坛和4届“何微新闻奖”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为提升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办学层次、争创西北乃至全国一流的新闻传播专业、创建教学科研型学院并弘扬和继承学院多年来注重学术研究的良好传统与氛围发挥重要作用。
协同育人实务导向
多元融合是推进新时期智媒人才培养的绝佳路径,高校有必要和媒体企业建立合作,以期强化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首页大数据、清博数据、华栖云、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等企业机构签订战略协议,共建实验室,协同开展课题项目、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人民日报海外版》主办的海外网、四川广播电视台、西安广播电视台以及陕西省外办等单位合办合作平台4个,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陕西省政法综合信息网络管理中心等单位联合发布公检法司新媒体影响力榜单和城市平安指数榜单,承担省政法委与法学会舆情相关课题研究,服务社会需求;连续3年组织学生参与省级重点哲社基地“社会舆情与社会政策评价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的项目调研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地方政府委托的课题研究项目,帮助地方政府提升基层党建与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此外,为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2015年5月,学院与德国DCKD协会建立德国传媒交流中心(海外实习基地),先后组织5批师生赴海外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调研采访,拓展学生的国际传播视野与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引进国外知名专家开设“危机传播”“中西方比较新闻学”“科学传播与报道”等国际化课程,培养学生的中国立场、国际视野,鼓励学生以国际接受的方式传播中国先进文化、展示中国形象,并鼓励学生访学交流,每年派学生到台湾知名学府开展为期一学期的访学交流。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