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报》推出“中国航天日”主题手绘长卷特刊

一幅科技与古风完美融合的画卷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5-09

□本报记者 徐平

  4月24日,《合肥晚报》推出主题为“格物致知 叩问苍穹”的“中国航天日”主题手绘长卷特刊,用“科技+古风”的创新形式,向中国航天精神致敬。特刊从“遥望‘北斗’信天游”“在合肥仰望‘星’空”“回望星辰大海”“智‘绘’宇宙苍穹”4个维度,用8个整版展现了合肥逐梦“中国星城”的努力和底气。特刊的8个版面既相互独立,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一幅科技与古风完美融合的画卷。

  特刊通过“仰望”“征途”“追梦”的叙事主线,既呈现了中国探索宇宙的精神,又呈现了合肥元素,充分展示出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用鲜活的事例弘扬了航天精神。《遥望“北斗”信天游》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导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起笔,讲述合肥主导或参与发射的“北斗七星”阵逐梦苍穹;《在合肥仰望“星”空》讲述了中华民族从未停止探索宇宙的脚步,用三句古诗串联起追问、畅想、壮志的篇章,全景展现一座城市的空天之梦;《回望星辰大海》用一条时间轴的形式全面梳理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一系列重大突破,讲述我国航天技术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飞速发展成就;《智“绘”宇宙苍穹》则将孩子们绘制的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未来世界完美呈现,尽显过去和未来的衔接。

  《合肥晚报》在版面处理上将新闻性与艺术性熔于一炉,大胆采用创新四联版长卷设计,巧妙运用深空探测、卫星通信、北斗导航等新闻元素,实现重大主题报道的艺术化呈现,既主题鲜明、气势宏大,又精巧细腻、富有特色,极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新闻性是报纸的共性,艺术性是报纸的个性,手绘长卷在选题策划上重视两者的结合,“身游银阙珠宫”“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诗句与空天科技、量子产业的现实一一连缀,构成新闻真实与艺术畅想的交融。

  数据新闻的表现形式在新媒体时代已不鲜见,《回望星辰大海》尝试运用整版图表来表达抽象数据,用时间轴贯穿整个版面,形式与内容高度融合,可读、易读、悦读,透出重大主题报道锐意创新的一股新风。《回望星辰大海》整版文字量1000多字,言简意赅地将中国航天史的发展脉络娓娓道来。整版图文并茂,编排新颖,重点突出,一目了然,并运用多种编辑手段,提炼出核心要点,让枯燥乏味的数字灵动起来、理性凝重的文字感性起来、重大主题的阅读轻松起来。

  航天选题的内容相对而言较为严肃,特刊主创人员将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用艺术感染、情感融入来吸引读者、打动读者。尤其是《智“绘”宇宙苍穹》中的漫画作品,寓思想性于趣味性之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丰富、活跃了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