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向大众科普中医药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4-21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南京这座千年古城,历代名医辈出。秦汉时期,金陵医药早已闻名遐迩。新中国成立之后,组建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承淡安校长和“建校八老”时逸人、周筱斋、樊天徒、宋爱人、朱襄君、孙晏如、李春熙、吴考槃等教授,组建江苏省中医院的叶橘泉院长和“创院十老”马泽人、张泽生、邹云翔、曹鸣高、邹良材、邱茂良、许履和、江育仁、施和生、童葆麟等医学专家,组建南京市中医院的张仲梁院长和濮青宇、傅宗翰、汪六皆、姚伯藩、丁泽民、谢昌仁、陈寿春、曹光普等医学专家,均是活跃在南京的名医,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南京乃至整个江苏地区的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群体贡献。
千禧年之后,自2009年,国家先后评定了四届国医大师和两届全国名中医,南京地区也是大师、名医众多,以中医内科急难症大师周仲瑛、中医内科脾胃病大师徐景藩、中医耳鼻喉科大师干祖望、中医妇科大师夏桂成、中医内科肾病大师邹燕勤为杰出代表的医学教授、专家群体,也体现了南京中医文化与人才发展的深厚底蕴。南京的医学流派众多,丁氏痔科、澄江针派、傅氏内科、谢氏内科、周氏内科、邹氏肾科、胥氏妇科、梁氏骨科、张氏骨科、洪氏眼科、徐氏外科、陈氏瘿科……薪火相传,人才辈出,医理丰富,积累深厚,学术深远。一个学科的发展,不但需要专业学术精进,也需要大众科普宣传。
好的科普,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让青少年及早了解专业领域,及早立志,做到少年强则国强,培养未来的学科专家,更好地发展学科;好的科普,可以一扫大众的迷雾,让更多的人客观、科学、理性地认知一个学科,不会把一门学科神秘化、玄学化、伪科学化;好的科普,会为学科引入更多的优秀人员,不断充实发展学科;好的科普,是专业人员与普罗大众沟通的桥梁,让每一个人都更加亲近科学,了解自身,认知自我,不断提升。科普,与你,与我,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自2019年开始,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南京中医药大学和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新华网等多家媒体联合开展中医科普宣讲工作,本书编者有幸能够参与其中,并于2022年入选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江苏省中医药文化建设专家库成员,更加感到中医药文化宣传、中医科普的责任重大。
随着2022年江苏科普创作出版扶持计划项目立项,将出版中医科普专著、开设线下科学本草咖啡馆、开展线上中医科普MCN直播、开发微信中医科普文创小程序等形式融合的中医文化多模态综合创新科普形式落地,也是江苏中医药文化科普的重要创新。希望以新带新,新的形式带来新的科普,新的形式带动新的受众,新的形式带动新的探索,促进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内容、受众、形式不断创新。在繁忙的临床、教学、科研、传承工作之余,能够参与中医文化创新科普活动,我倍感荣幸,同时也想尽自己所能,为江苏中医科普与中医文化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新金陵中医科普谈》 东南大学出版社 朱垚 陆明 杨涛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