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然 回归自然

作者:阿迪来·艾买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4-21



  农耕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中国的农耕历经四千余年,土壤肥沃依旧,养活了中国乃至世界数辈人口,而这一切都归于中国农业从古至今都注重循环利用——可持续农业。随着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挑战,现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弊端纷纷显现。

  那么,如何回避现代高科技给生态农业带来的挑战?如何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以从《可持续农业:案例与经验》中找到答案。该书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围绕近十年来可持续农业领域全中国小型农场的实践,整理出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代表性技术与经验案例,并对每一个案例进行通俗易懂、本土化的解读,以生态循环、堆肥与土壤改良、病虫害管理、生态农业、中医与有机农业等丰富的内容告诉我们: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在自然规律里,实现可持续农业就是要重新回到大自然的规律里,有健康的土壤、符合自然规律的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才有健康的人类和自然。

  该书的作者郝冠辉和彭月丽长期从事与生态农业相关事业,并认为高科技农业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郝冠辉曾在一次分享会中提到,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国是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唯一一个把土地利用了四五千年后土壤还很良好的国家。这都是因为中国传统农业对土壤保护价值非常大,可持续农业与循环利用做得好。所以,他认为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因此,在2014年发起成立了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传播生态农业的基础理论与基础,推动返乡青年的交流与培训工作,给返乡青年和农民分享生态循环理念、有机农业等,用自己微小却坚实的力量让研究机构的可持续农业技术真正落实到实践上,同时让民间的可持续农业技术重焕光彩,让农业回归自然。

  《可持续农业:案例与经验》是“乡村振兴探索丛书”中的一本。2022年,在西南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乡村振兴探索丛书”由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组织,结合温铁军教授团队21世纪以来乡村建设各领域的实践探索,整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高校专家,进行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后编写而成。该书除了可持续农业技术实践案例之外,最大的看点则是作者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批判及对人与自然、生态、农业体系的深度思考。可以看得出作者是真心实意投入可持续农业事业中,他不惜放弃优裕的生活,每日躬耕于田园,观察四季的变化、生物的生长规律,针对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找规律和适用技术,让人不禁敬佩。他也在书的结尾告诉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中国农耕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农业,中国农民是勤劳智慧的生物学家。如果向全人类推广中国的可持续农业经验,那么各国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富足,富兰克林·金在《四千年农夫》中这样说道。可这一切的前提是中国首先要坚持可持续农业,并回归到自然中去,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如《瓦尔登湖》中的一句话,“我在大自然里以奇异的自由姿态来去,成了她自己的一部分……”

  (《可持续农业:案例与经验》 西南大学出版社 郝冠辉 彭月丽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