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时代榜样 颂扬平凡英雄

作者:红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4-21



  2016年,莫振高校长成为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他的事迹被广为流传,让人们感动不已。此后,每年清明节和教师节都会有纪念他的文章发表出来,但这些文章都是片段性的记录,一直以来,没有一部文学作品完整系统地展现他的生平事迹,如今《光明烛》的出版,填补了这个空白。

  《光明烛》是一部弘扬主旋律、颂扬平凡英雄的纪实儿童文学作品,它用文学的语言讲述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莫振高,从一个山村孩子到人民教师,再到“感动中国”的中学校长的人生历程,深情赞美了莫校长奋发图强、爱生如子、孜孜不倦、无私奉献的精神。

  小说在开始就埋下了伏笔,写一位母亲带着自己的孩子,徒步行走十几公里的山村公路。在这里,作者赋予了“路”多重的意义和深刻的内涵,除了指实际的山路,也指莫校长带领众多贫困学子从大山走向世界的道路,更是指莫校长用自己的精神铸造出来的一条无私奉献的道路。经过漫长的徒步以后,他们来到莫校长的墓碑前,这位母亲开始给孩子讲关于莫校长的故事,在她的娓娓叙述中,再现了莫校长的童年经历和他从事教育事业的事迹,同时也展现了在莫校长的影响下,孩子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乐观、朴实善良、积极向上等超越苦难的人性之美。随着小说情节的推移,我们才发现,原来这位徒步行走十几公里的母亲,名叫陈月,是莫校长曾经帮助过的一名学生。她带孩子走莫校长生前经常走的路,既是为了纪念莫校长,也是希望孩子以后能够传承莫校长的精神。所以这条路“是一条成长之路,一条希望之路,一条人生之路”。而这部小说是以陈月起伏跌宕、一波三折的故事作为支线,牵引出作为主线的一连串的莫校长的故事。

  陈月这个名字虽然是虚构的,但事件却是真实的,在都安县,的确是有一位母亲带着自己的孩子行走十几公里的山路去祭拜莫校长。陈月并不是特指某一位贫困学生,而是取材于多个真实原型,是万千贫困学子的缩影。他们从小生活困难,甚至在成长的过程中饱受生活的磨难,曾一度面临辍学的困境,而莫校长的出现,帮助他们解除了困境,走上了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作者在书中并没有过多地渲染莫校长的光环色彩,而是用大量的笔墨去书写学生每次遇到困难时,莫校长总是挺身而出,做孩子们的坚强后盾。小说通过描写寻找辍学学生、到宿舍叫学生们休息和起床、奔波筹集善款、带病工作等情节,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立体可感的用生命去教书育人的莫校长的形象。

  作为一部纪实小说,作者没有资料式的堆砌,文学性和真实性兼并融合。从整部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刻画能够看得出,作者进行了非常多的思考,使小说层次分明、人物形象生动立体。而且这部小说的语言朴实简练、诗意萦绕,能够让读者在简单的文字中获得美的感受。

  小说的结尾,写这位母亲牵着孩子的手,重新走回山路上,“落日的余晖洒满了大地,在金灿灿的光辉里,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在寂静的山路上,踏着坚定的步伐往前走。”这里的路和开头的路相呼应,也暗喻着莫校长开辟出来的这条道路,将会有一代又一代人走下去,他的精神将会有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去。

  (《光明烛》 广西教育出版社郭丽莎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