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三农”出版 服务乡村阅读

作者:中国农业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经理 刘爱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4-21



  阅读,从来就离不开出版。作为一名出版人,亲身经历了新时代十年中国农业出版社扎根“三农”,服务行业产业,策划精品力作,推广乡村阅读,担起“三农”领域知识服务者使命的点点滴滴。

  深耕“三农”,提供优质内容。新时代十年来,我们立足主责主业,以社会效益为先,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良性互促,深耕农业专业、农业教育、农村读物领域,遴选出版优质内容,年均出版图书3000余种,其中新书超过1300种。一是做强主题出版,围绕粮食安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百年农史、农耕文明等策划系列主题出版物,《新中国农业七十年》《产业扶贫故事》《中国共产党百年农史纲要》等一批优质选题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每年有大量宣传党的“三农”政策、推广最新农业科技、介绍农民致富经验等主题出版物面市。二是做精专业出版。服务农村改革、“三农”理论、农业科研、农技推广、产业发展、农村生态、乡村治理、农村建设等,出版大量专著、报告、年鉴、年报以及科普读物,仅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出版物10年累计29项201种。三是做优教育出版。中国农业出版社在涉农高等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出版方面积累丰、传承久、创新多,年均出版超过330种,涉农教材市场占有率超过50%,10年累计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省部级规划教材超过3600种。在2021年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优秀教材奖总量列全国前茅。四是做实大众科普。围绕优势领域,立足农民致富、农村变美、市民生活需求,聚焦园艺、宠物、农耕文化普及等领域,策划出版接地气、有市场的图书,如茶与茶文化系列、小动物系列、民俗系列、少儿农耕系列等。不少品种成为市场畅销书常销书,如策划出版的国内首套农耕主题少儿原创绘本《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由袁隆平院士题写书名,一上市就深受小读者欢迎,目前累计销售超过70万册。

  顺势借力引领乡村阅读。相较于城市白领、学生群体、考试群体等,推广乡村阅读既要借力,融入农家书屋、文化三下乡等农村阅读工程和文化活动,也要顺势针对乡村阅读新需求,提升服务手段和质量,精准用力,引领乡村新阅读。农家书屋是出版领域的重要文化惠民工程,中国农业出版社每年都把服务好农家书屋作为全社的一项重点工作,精准策划、精选产品、精心服务,为农家书屋定制大批促进农业生产、加快农村建设、增进农民致富方面的特色图书,年均超过百种。此外,我们还积极参加中宣部、农业农村部和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主办的“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系列活动。联合中国移动咪咕公司连续3年主办“我爱阅读100天”农民阅读打卡活动,仅2022年就吸引了全国31个省(区、市)、332个市(州、盟)、2506个县(区)级组织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线上活动累计访问近亿次,超过691万农民群众注册参与了活动。我们还积极通过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平台,策划乡村少儿阅读体验活动,2023年,我们将联合腾讯公司、抖音公司、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策划推出“影像中的和美乡村”“乡村振兴优选书单”等服务乡村阅读的新形式、新内容,以我们的担当引导乡村阅读新风尚。

  融合发展,练内功强支撑。新时代的十年,也是中国农业出版社强基础、谋长远的十年。一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手段,变革策划、生产、管理、营销、物流手段,提高出版效率、提升经营效益。二是创新产品形态,大力拓展融合出版,研发“智汇三农”农业专业知识服务平台,二维码融合图书、农业数字教材等新的产品形态,适应了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有力支撑和拓展了“三农”知识服务的边界。三是构建新型市场推广体系,布局新媒体营销,建立新媒体宣传推广矩阵,社、部门和个人层面联动,在各专业领域聚拢、运营私域流量,以短视频、直播、达人代言等方式推广内容和产品,适应了网络化、移动化新需求,打造乡村知识传播新力量。

  作为“三农”出版人,我们要锐意进取、踔厉奋发,不断策划、研发、编辑、出版更多优秀作品,更好服务乡村阅读,在民族复兴、强国建设伟业中彰显“三农”出版人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