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四力”,提升新时代图书编辑的核心素质

作者:金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4-18



  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编辑是出版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和关键环节,编辑的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的好坏对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直接影响。编辑强则出版强。新时代的图书编辑,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认清当前出版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核心素质。


锤炼“脚踏实地”的脚力: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传家宝”,优秀的图书编辑要学会用好这个传家宝,多深入基层,倾听一线的声音,这就需要练就一双硬“脚板子”。

  深入图书市场。出版社要获得高质量的发展,优秀的选题必不可少。要获得高质量的选题,图书编辑就需要走进书店、书市,去捕捉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和讨论的热点问题,了解社会大众的需求和行业发展的方向,在结合出版社的选题方向以及自身的专业领域基础上,开发出符合大众需要的优质选题。

  深入作者队伍。与作者的深度交流是编辑成就一本好书的重要前提。在作者创造作品时,编辑的提前参与,有利于将编辑出版专业性与作品内容的专业性相结合,既能使作者明晰市场需求和出版需要,也能使编辑深刻把握作品的设计思路、目标定位以及推广方向,为作品的编辑出版奠定重要基础。在作品完成后交到编辑的案头时,编辑与作者针对书稿的体例和内容所进行的频繁互动,则是保障图书出版质量的有效途径。在作品出版投放市场后,编辑仍然需要与作者联合,为作品的精准推广、有效使用提供框架指导。编辑深入作者队伍的过程,既是编辑与作者共同打磨作品的过程,也是编辑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作者队伍需求的一个重要渠道。


锤炼“火眼金睛”的眼力:

提升站位,明辨是非

  编辑处在出版发行的最前沿,是出版物意识形态的重要把关和审核者,必须要练就一双好“眼力”。

  加强政治学习,坚持用党的先进思想和创新理论武装自己。首先,编辑应及时掌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政策主张。要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确保编辑工作始终是在党的指导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编辑应及时关注主流权威媒体平台的报道和评论。应当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媒体刊物的新闻报道和理论文章作为日常政治学习的重要资料,充分利用新华网、“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平台了解、跟进党建理论知识,将对党的理论的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要充分利用出版社内提供的有关政治素养提升的培训资源,将政治理论学习与编辑出版专业学习有效结合。只有编辑的政治素养得到提升,政治判断力和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才能在日常的书稿编审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剔除不当的言论、思想或图片资料等,确保涉及党的方针政策、重大历史事件等方面稿件内容的准确性。

  重视专业学习,提升实践中甄别问题的能力。编辑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对文化和出版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范及重要文件精神的学习。《出版管理条例》《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地图管理条例》等是编辑出版工作合法合规的重要遵循,哪些方面的内容涉及重大选题需做备案工作,哪些地图可使用,哪些地图需要报送审核通过后才能出版,编辑应对此了然于胸。除此之外,还应当积极向同行、前辈学习,尤其是对稿件中存在的“隐藏陷阱”,更应通过多交流、多取经,丰富自身的经验数据库,不断强化甄别问题的能力水平。


锤炼“勤学善思”的脑力:

勤于思考,着力创新

  近几年来,大数据、云计算、5G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崛起以及元宇宙概念的升温,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当前新时代背景下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编辑的思考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数字经济时代,图书编辑必须了解、利用互联网,推动自身实现跨领域发展,向复合型人才转变。例如,在图书策划设计阶段,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内容利用的最大化,积极探索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拓展应用场景。再如,在编辑书稿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加强对不熟悉领域的学习,如利用专业的学术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公共图书馆网站等迅速补充和更新自身的知识库;也可以利用专业的办公软件、黑马校对软件等对书稿进行辅助检查,进一步帮助编辑处理书稿错误。又如,在图书即将面向市场时,编辑可以同营销部门合作,利用直播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扩大图书的宣传推广渠道。其次是要强化融合出版理念。2022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首次就出版融合发展领域专门发布政策文件——《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新时代推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作出全面安排,为出版单位探索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领域提供了行动指引。作为新时代的图书编辑,要深入把握融合出版理念,积极探索融合出版发展项目,学习借鉴融合出版优秀案例和先进经验。近年来,不少出版单位立足行业、发挥优势,打造了精品出版融合发展工程,为推动行业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锤炼“才思俊逸”的笔力:

广泛阅读,勤耕不辍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勤练笔,进而提高文本处理能力和选题策划能力,是新时代的图书编辑提升自身核心素质的重要路径之一。

  一是要广读书。作为图书编辑,接触到的书稿内容很多时候会远远超出自己的专业范围,这个时候就要求编辑具备更广的知识面,涉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领域学科,从而才有可能发现书稿中存在的知识性错误。在“广读书”的具体实践中,编辑首先在了解自身工作领域内的基本概念、专业历史、发展脉络、作者和文献情况的基础上,重点阅读最基本、最关键的书目,构建知识体系,同时关注领域最新的发展前沿;其次可以深入图书馆、书店、书展等实体场所,用心去感受和判断,选择其他领域适合自己的图书,也可以关注社交媒体和网络书店,从中获得各行各业、各种题材的图书信息。

  二是要读好书。要做出更高质量的图书,建立更高质量的编校标准,从好书中获取灵感和经验不失为一个重要的方法。一方面,对于编辑来说,每一本好书都是一个高质量选题的范本,可以深入研究其选题的切入点、书稿的结构和行文方式、装帧设计等。还可以通过这本好书的前言后记、编辑手记来了解其背后的故事,获得关于本书的组稿过程、编辑在策划出版过程中所做的工作等信息,进一步总结思考经验,并与自身的实际工作有效结合。另一方面,编辑在拿到一本编校质量上乘的好书时,可以推演自己的编校流程,在考虑其学科门类、内容特色、行文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编校的尺度和标准,需要参考的工具书、数据库以及编校的重点方向等。

  (作者单位: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