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年轮典存丛书”:
打造中短篇小说经典盛宴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4-03
□本报记者 张雪娇
“短经典历久弥新,存文脉山高水长。‘年轮典存丛书’所呈现的宏阔进程中的21世纪的中国当代文学,正在形成新的文学山峰的山脊线。如果您看腻了长篇,不如翻阅一下这套短经典,其中所呈现的细小与宏大的对峙、短暂生命与悠长岁月的和解,是许多人至今无法触摸、无法理解的存在……”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年轮典存丛书”主编之一邱华栋在荐言中这样写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蜕变。“‘年轮典存丛书’旨在以短经典的力量赋予阅读者丰厚的精神年轮,以文学为鉴,洞悉过去,审视当下,预判未来。”作为该书的编委,同时也是责任编辑之一,河北教育出版社社长助理汪雅瑛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如是介绍。
以作家代际为划分依据汇编
河北教育社一直秉承服务教育、传承文化的宗旨,出版了“世界文豪书系”、《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历代笔记小说集成》等学术文化类图书,还有众多优秀作家的文学作品。“为了赓续我社学术文化与文学的出版宗旨,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价值的作家作品汇集出版,策划了‘年轮典存丛书’。”汪雅瑛向记者介绍了策划该套丛书的初衷。
“年轮典存丛书”收录了跨越“40后”到“90后”6个代际、70余年、32位作家自选的207部作品,可以说是名家汇聚。河北教育社也大胆创新,最终确定了以作家代际为划分依据的汇编方法。比如,“40后”作品包括王蒙《夜的眼》等5部,“50后”作品包括贾平凹《白朗》等6部,“60后”作品包括葛水平《纸鸽子》等6部,“70后”作品包括滕肖澜《规则人生》等5部,“80后”作品包括笛安《姐姐的丛林》等5部,“90后”作品包括王苏辛《所有动画片的结局》等5部。
“年轮典存丛书”像年轮一样刻录下不同代际作家的个人历史与家国历史,有的怀旧,有的先锋。丛书中的207篇小说每一篇都很好读,高度精练浓缩的故事小中见大,主题丰富,道尽人生百态。“我们希望通过打造这套中短篇小说经典盛宴,让读者能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有更系统的了解。”汪雅瑛如此说。
举全社之力做好出版服务
“年轮典存丛书”涵盖作品多达32册,近800万字。为了确保重大选题的专业性和创新落地,河北教育社举全社之力,来做好这套书的出版工作。
优秀作品的感人力量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反复打磨和匠心独运的编辑加工。在编辑过程中,丛书的各位责编充分发挥细致严谨的编辑作风,以编校教材的标准对待稿件,同时考虑到文学作品故事和语言的丰富性,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着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宗旨认真编校稿件,确保在不丧失作家语言张力的前提下反复推敲字句,细修改、精打磨,精准删改稿件中的问题,得到各位作者的一致认可。
同时,在社领导的支持下,河北教育社以一个编辑室为主,整合协调全社的优秀编辑,组建了“年轮典存丛书”审稿微信交流群,多次召开线上线下统稿会,统筹32册图书稿件的进度、体例、手续审批、编辑校对等工作,与各位责编统一沟通稿件的登记、收发、送审和各册封面、版权页,形成统一高效、精益求精的编辑合力,最终确保32册丛书进厂付印,圆满完成丛书的编辑出版。
编校名家作品对于编辑来说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在汪雅瑛看来,编校“年轮典存丛书”的过程就是阅读207篇经典作品的文学之旅,也是提升编辑文学素养的阅读盛宴。
装帧设计精益求精
封面、内文版式设计的选择,决定了图书的最终呈现形态。精耕细作不仅体现在编辑环节的字斟句酌,也贯彻于产品的外在形式上。
汪雅瑛告诉记者:“在装帧设计方面,我们考虑的是丛书的Logo,要有一个主元素图,复制到每本书上,显示出规模效应和阵势。但又不想把每本书的面孔雷同,我们认为书系中的每一位作家的每一本书都是有独立个性的,所以针对每本书的内容选图、画图,以单行本的设计标准对待每一本书的封面颜色和图片的选择。”
最终,美编在书脊上以作家肖像和“年轮典存”的Logo展示丛书套系感,在封面上采用了每位作家的金色签名以突出每位作家的不同感觉。“原计划用书脊的不同颜色来代表不同的代际,但是这样书脊颜色和封面主色彩会有冲突,最终以颜色和谐为重进行处理,放弃了这个方案。”汪雅瑛介绍道。
日前,“年轮典存丛书”顺利出版,得到众多媒体报道和读者好评。面对新时代读者需求,如何在载体形式、传播平台等方面加以创新,更好地发挥该套丛书的出版价值?
对此,汪雅瑛介绍,围绕该套丛书,河北教育社除了采用传统媒体的方式进行营销宣传,还在社内的抖音账号、小红书、B站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介绍,陆续开启作者或责编讲述模式。此外,与合作公司联手推出了“年轮典存”一套六款数字藏书票,以“数字书卡+实体图书”为呈现形态的数字藏书产品,以及“年轮典存”主题元宇宙图书馆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