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新形势下图书编辑人才培养策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4-03
□赵培慧
智媒体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图书出版,在推动我国图书出版行业发生颠覆性变革的同时,也对图书编辑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出版行业必须深刻认识图书出版智能化发展新趋势,并结合智能出版对图书编辑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从多个方面探索图书编辑人才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策略,提供符合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加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出版人才培养
新形势下,培养什么样的图书编辑人才成为当前出版业亟待重视和解决的关键问题。2021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将加强出版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促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明确指出“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出版人才培养”。
创新型图书编辑人才是推动图书出版业全方位转型、保证图书出版各个环节顺利进行的核心资源。特别是在智媒体时代,大量新技术、新业态相继出现,不仅丰富了图书内容产业生态,而且还重塑了传统图书编辑工作模式,不断倒逼图书编辑人员顺应时代发展,提高创新意识,以适应新时代图书出版业对于编辑人才的需求。基于此,图书出版行业必须加强图书编辑人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确保图书编辑工作的创新性和有效性,进而为图书出版业提供优质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图书编辑人员的应用能力是重要内容。然而就目前来看,图书编辑人员智能化实践和应用水平并不尽如人意。相关数据也显示,各出版社现有的出版业务人员中有86.52%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以及移动APP、网络营销等新业态了解不多、应用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智媒体时代的工作需求。基于此,出版行业应更加注重应用型图书编辑人才的培养,鼓励编辑人才广泛参与社会实践,以全面提升其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是否拥有一支复合型的图书编辑人才队伍是衡量出版社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相对于传统编辑而言,复合型图书编辑人才是集扎实的专业功底、数字化编辑能力以及应用能力于一体的高素质全能型人才。其不仅要求图书编辑人才在图书选题和组稿阶段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求其在编辑写作阶段应具备数字化编辑能力。因此,出版业只有积极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才能适应智媒体时代行业发展需求。
增强人才原创力,全方位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智媒体时代,出版行业已完成从数字化向智能化的跨越,内容呈现、产品形态以及出版模式愈加丰富多元,一个融合发展的图书出版新业态正在悄然形成。但在融合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图书编辑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导致图书编辑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不平衡。因此,如何培养智媒体时代所需的图书编辑人才,成为出版行业不可忽视的重点。
首先,要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图书编辑人才原创力。图书编辑人才的原创能力不仅关系着图书出版物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还关系着读者对于出版物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因此,出版单位应基于智媒体时代对图书编辑人才的需求,着力培养图书编辑人才的创新思维,增强其原创力。
对于图书编辑而言,选题创新既体现在主题的前卫性和新颖性,也体现在主题的市场性和社会性。因此,出版单位应鼓励编辑人才深入市场、走进大众,使其充分掌握社会热点话题和市场需求,既要深入图书出版领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读者需求,并根据对图书市场表现、受众阅读喜好等因素的市场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形成新的选题思路,同时也要从不同行业的研究课题、原创作品以及成果积累中获取新信息、新知识,进而在信息整合和组稿中完成选题策划,以强化图书编辑的创新力。例如,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就十分重视原创选题策划,其经常鼓励编辑部门人员聚焦社会热点和新闻资讯等收集信息、设计选题。其中,2021年出版的《越界之诫—生物安全的敬告》一书就是结合新冠疫情策划的原创性选题。
其次,形式创新。伴随着智媒体时代的到来,大众审美也逐渐提升。因此,在图书装帧设计过程中,既可紧跟时代,将多种现代化的艺术元素融入其中,也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艺术元素,并将其融入图书装帧设计的方方面面,以增强图书在形式上的原创性。
同时,出版行业是一项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出版学科,因而无论是高校还是出版单位都应将“用”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在媒体深度融合、出版业转型升级的智媒体时代,更应将培养应用型、实践性的图书编辑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不仅要高度重视图书编辑人才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而且还要结合智能编辑工作特点,通过深度的社会实践和业界的实操培训等方式,着力提高图书编辑人才人机交互编辑力,进而为行业培养一批业务精、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在培训过程中,高校及出版单位应为图书编辑人才提供实践实训平台、创造更多实践机会。其既可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介绍行业最新动态,并通过深度交流、项目合作等方式加强与业界领军人物的交流,还可鼓励学生组成兴趣小组,针对自身感兴趣的图书选题进行市场调查,并与出版单位进行项目合作,依托出版单位的大数据实践平台及丰富的数字资源全面提升自身数字编辑能力。比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为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供需对接,为上海各大高校提供了实践培训机会,帮助其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及出版产业链,并通过在全媒体策划、项目策划等方面的合作全力提升图书编辑人才的数字化编辑能力。
在图书编辑人才的培养工作中,应全方位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既要依托高校的专业课程优势构建出大出版、大编辑等相关理论课程,完善自身图书编辑知识理论体系,进而为日后的就业实践打下基础,同时也要依托企业的实践优势,为图书编辑人才打造数字图书编辑实验室、图书编辑实训基地等实践平台,进而全方位提升图书编辑人才的实践能力,从而为图书出版行业全力打造复合型编辑人才。此外,校企双方还可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启更深层次的合作,共同合作完成课程改革、学科建设等相关工作。比如,温州商学院与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共同开设新媒体编辑、新媒体信息策划等相关课程,共同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从而为行业培养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图书编辑人才。
总之,智媒体时代在推动出版行业深刻变革的同时,也为图书编辑人才提出许多新要求。对于图书编辑人才来说,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成为符合智媒时代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今后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应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从观念、理论、实践等多个层面探索人才培养在智媒体时代的新方法。
(作者系青岛出版社有限公司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