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感天动地的新山乡巨变

作者:杨雅莲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3-24

  

  编者按 以文学记录时代,呈现山乡巨变,既向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土地、伟大的实践致敬,也向周立波和《山乡巨变》等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致敬,用文学的方式回应时代。“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自去年3月发出征稿启事、8月正式启动以来,首批4部作品已经出版。《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4部作品作者――关仁山、杨志军、欧阳黔森、王松,听他们讲述亲身经历的山乡巨变及创作故事。

 

  □本报记者 杨雅莲

  中国大地上每天都在上演日新月异、天翻地覆的精彩故事,为当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资源。关仁山的《白洋淀上》、杨志军的《雪山大地》、欧阳黔森的《莫道君行早》、王松的《热雪》,一部部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作品,真实反映了新时代的山乡巨变,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喝彩。

  以文学记录时代

  “我们期待文学界的名家大家能真正沉入生活深处,扎根新时代的山乡大地,投身山乡巨变的写作,写出有时代温度的精品力作。我们更期待那些民间的、基层的、奋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的潜在写作力量激活文学梦想和文学才华,拿起笔书写亲身经历的‘山乡巨变’。我们推崇生活在山乡、成长在山乡、亲历山乡变化的山乡人写山乡事,以文学记录时代,呈现山乡巨变,书写伟大人民。”这是2022年3月中国作协发布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征稿启事,邀请全国广大作家和所有文学写作者共同拥抱新时代、书写新山乡,以文学力量为新时代山乡铸魂。去年8月1日,在作家周立波的家乡湖南益阳清溪村,中国作协全面启动“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

  作为一项长期的文学行动,“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以原创长篇小说形式聚焦新时代中国山乡天翻地覆的史诗性变革,多角度展现乡村时代变迁,生动讲述感天动地的山乡故事,塑造有血有肉的人民典型,为人民捧出带着晶莹露珠、散发泥土芳香的新时代文学精品。第一阶段自2022年开始,初步以5年为期,由作家出版社具体承办。自征稿启事发出后,出版社共收到稿件800余部,经过编辑和审稿专家评选,30余部作品被选定为重点关注作品。

  新时代的乡土有怎样的内涵、形态与风貌,如何进行挖掘、书写与表现?这是对当下作家深入生活能力和审美发现眼光的考验。

  体现各自鲜明特色

  在很短的时间内,“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首批已经推出4部深具分量的佳作。《雪山大地》《莫道君行早》除入选“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外,同时入选“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白洋淀上》入选“中国好书”(1―2月)推荐书目。这4部是以文学记录新时代,呈现新山乡巨变的作品;是作家真正深入生活,具有时代温度的作品,同时又有各自鲜明的特色。

  《白洋淀上》有浓郁的华北乡村白洋淀水乡的生活气息,作品以2017年至2022年白洋淀新区成立和乡村振兴为背景;《雪山大地》反映了青藏高原发生沧桑巨变的壮阔历史进程,同时体现了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与价值追求;《莫道君行早》聚焦武陵山腹地的贵州山村,展现了脱贫攻坚在这片土地上的生动实践,触及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变;《热雪》从历史沿革、文化振兴,尤其是大农业的建设给农民带来的新变化和新的精神面貌等多角度描写了乡村的变化。

  回想起2017年4月1日获知雄安新区成立消息时的情景,关仁山记忆犹新,几乎当即决定创作一部长篇小说。2022年5月,关仁山正式将书稿交给作家出版社,而此时中国作协已经发出“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征稿启事,关仁山就这样与创作计划不期而遇。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关仁山表示,“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不仅仅是一个文学计划,更是新时代现实主义乡土文学美学原则的崛起,也是引领文学潮流的重大举措。乡土文学关联着乡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见证着社会生活的沧桑巨变,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传统。打破传统乡土文学的书写,走出一条属于新时代的艺术创新之路,是摆在作家面前的又一课题。

  精打细磨呈现精品

  为提升“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作品的品质,作家出版社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改稿会,邀请知名作家、评论家、出版人“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以真正提升作品质量,打磨精品。

  《白洋淀上》初稿,为200万字的庞大体量。除大幅删减外,关仁山又一头扎进工厂去体验生活,补写了30万字。“修改和创作过程中,我重新焕发了创作激情,有意识地逼自己追求创新,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小说《雪山大地》也经历了多轮修改。改稿会上,评论家们提出,小说中一些枝蔓上的人物有些多余。作者杨志军充分采纳,压缩精简原作,字数从62万压缩至52万。针对有评论家提出的叙事节奏和语言呈现的问题,他同样进一步思考打磨,完成一部经得起考验的作品。

  “这部小说的初稿字数是37.9万字,一共创作了五稿,不是修改,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了五稿,到最后一稿,是33.6万字。”王松的《热雪》,同样经历了多次修改。“在某一个时段写的文字,过一段时间再看就不满意了,甚至觉得完全不行,更有甚者,简直觉得不可思议,不知道自己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写。这就不是修改的问题了,只能重写。”就这样,《热雪》写到最后一稿时,几乎脱胎换骨了。但王松觉得,每一稿都是必要的,就如同不能从一楼直接上到五楼。

  实践证明,新时代作家要对新时代的乡村有更深刻的认知、更准确的把握和更丰富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写好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关仁山表示,作家的劳动成果,不仅要接受当代眼光的评估,还要经受历史眼光的审视。所以,作家要对时代生活进行总体把握,思考文学怎样真实反映新时代。欧阳黔森则认为,文学就是人学,文学照亮生活。在中国的历史当中,文学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文学不能失语,一定要把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展现出来,这是作家的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