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观点速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3-15
让中国故事传得更广更远
中国故事走出国门,得益于国际传播的“金话筒”。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电影《流浪地球2》在海外热映,让外国观众对中国科幻刮目相看。研究受众习惯、讲出“国际范”,挖掘精彩故事、讲出“中国味”,创新表达方式、讲出“时代感”,正是我们增强国际传播影响力的重要经验。
中国故事打动人心,离不开国际合作的“真行动”。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援中非中国医疗队队员:“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全心全意为受援国人民服务的援外医疗队,第一时间赴土耳其开展地震救援的中国救援队,展现着应对全球人道主义挑战中的中国贡献;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积极落实《巴黎协定》,彰显着推动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中国担当。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今天,中国的务实行动将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与正能量。
中国故事备受关注,靠的是中国发展的“硬实力”。开年以来,各行各业加速起跑,让人们看到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在世界经济低迷不振的背景下,外媒普遍认为,中国将继续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发动机”和“稳定器”。此外,中国减贫方案、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等不断受到借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等持续引发关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正在为各国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与动力。
(3月10日 《人民日报》 石羚)
共建人类文明绚丽多彩的百花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科学揭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凝结着中华民族在长期文明交往中的智慧结晶,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共同构成人类文明绚丽多彩的百花园。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当今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姿多彩、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要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历史和实践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依靠物质的手段攻坚克难,也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诚意正心。不同文明蕴含的价值观、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科学观、文化观等博大精深、历久弥新,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指引。我们要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要注重借鉴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3月9日 求是网 求是网评论员)
治理网暴,有成效更要求长效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早已成为共识,网络世界的暴戾和伤害必须被遏制。对此,近年来相关部门下大力气开展网络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譬如,中央网信办深入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重点打击网络暴力等突出问题,并在去年11月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要求网站平台建立网暴预警、保护、防扩散等治理机制。但网暴悲剧仍时有发生,这表明治理网暴非一日之功,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非一方之责,需协同作战、形成合力。
守护健康网络生态,网络平台责任在肩。近日,多个网站平台发布防网暴指南手册,加大防范处置力度,就是担当主体责任、加力网络治理的体现。据介绍,近一周以来,各重点平台主动向2361名用户发送一键防护提醒,累计拦截涉网暴违法违规信息401万余条,清理不友善等信息7.2万余条,处置账号8511个。整治成果令人欣慰,但数量之巨也令人忧心。
治理网暴任重道远,有成效更要求长效。网络暴力伤人于“无形”,往往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想要根治并不容易。着眼长远,为回应好“网络暴力何时休”这一社会期盼,既要根据网暴特点,完善常态化治理,形成持久“守护力”;也需在司法实践中“求解”,在如何走出“法不责众”困境以及如何定性定责、如何赔偿等问题上加快破题;还要网络平台主动加码,完善机制、守住关口,跑出整治加速度;更需网民恪守本分、文明上网,不做网暴的“帮凶”。多方出力、各尽其责,形成反网暴合力,我们才能共享美好网络生活。
(3月8日 《广州日报》 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