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叙事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3-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出的要求。
加强国际传播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战略性工程,需要国家战略引导、政策支持,也需要媒体、智库及各界人士协同发力。从当下来看,加强国际传播不仅要在传播层面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理解,更要在理念层面加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增强亲和力时效性
做好新形势下的国际传播工作,要着力巩固既有的舆论阵地,充分发挥好主流媒体强大的内容生产力、专业化的传播理念和运作机制,以及权威有公信力的品牌优势,不断提升新闻报道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在国际传播中发出主流媒体最强音,增强中国故事的海外投送能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这方面展开了积极探索。总台聚焦“头条工程”,用海外受众能理解、易接受的传播方式来讲好核心故事,传播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重大节点的报道中,持续推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时政活动的相关新媒体产品,以最优画面、最佳效果向全世界生动展现大国领袖的魅力风范。相关多语种节目被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电视台及新媒体平台播出,其中《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经典里的中国智慧――平“语”近人(国际版)》等作品的多语种版本,全球触达超6亿人次。
在增强国际传播亲和力和时效性方面,需根据境外不同受众获取信息的不同习惯和方式,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同时,还要顺应媒体深度融合的大势,发挥新兴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不断拓展国际传播的新平台新渠道,全方位布局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等平台,打造国际传播的融媒体矩阵。
广西广播电视台因为区位优势,近年来,在国际传播方面取得了一些亮眼成绩。2021年,由广西广播电视台与老挝国家电视台、柬埔寨国家电视台和泰国国家电视台联合制播的纪录片《家在青山绿水间――更好的日子》,是中央宣传部“纪录中国”传播工程项目。该纪录片于2021年4月25日,即中老建交60周年纪念日当天,在广西广播电视台、老挝国家电视台共同播出。老方对此高度评价,认为该纪录片客观真实反映了中国减贫脱贫的艰苦历程与显著成果,为老挝解决农村发展问题提供了可行经验,为庆祝中老建交60周年营造了热烈氛围。随后该纪录片于当年7月1日起在泰国国家新闻社NBT WORL频道和脸书(Facebook)官方账号播出,7月8日起在柬埔寨国家电视台播出,均反响强烈。
激活传统文化因子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持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最根本的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挖掘和弘扬好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当下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京剧、舞狮、美食等常规符号上,而是必须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无论是太极拳还是端午节,无论是花木兰还是大熊猫,只有善于在创新性发展中激活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才能以强大魅力厚植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重点展现广西高水平对外开放成效、风光风情、民族特色,提升广西影响力和美誉度。此前,广西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制作的系列外宣片《广西故事》在海外多平台播出,并分别译配制作成英语配音版、越南语配音版共计24个节目,对外宣介广西,受到海外受众的欢迎。
系列纪录片《行进中的中国》是上海广播电视台国际传播方面的一个品牌IP,也是“纪录中国”传播工程项目之一,并被纳入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该纪录片以求同存异的真诚态度与国际受众探讨共同关心的硬核话题,打破了西方媒体的片面视角,为国际受众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在内容选择上,选题更有针对性,发挥并展示了中国主流媒体主战场的角色与担当。跳出“唱衰”与“歌德”中国的二元对立,既展现了中国的可敬可爱,同时也展现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其第二季节目英文版自2022年9月11日正式登陆Discovery平台众多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周末黄金时段以来,5集整体首播收视率超过节目播出前4周时段平均收视率70.6%,重播收视率超过节目播出前4周时段平均收视率103.75%。作为一部硬核话题纪录片,这样亮眼的海外收视表现,也说明了该节目内容和制作的精良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借力“外嘴”“外脑”传播
做好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需要各媒体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开展与国外媒体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在交流中加深了解,在合作中增强互信。同时,还要善于借由国外媒体记者和国际友人之口讲述中国故事,这样的讲述更加契合对象国受众的兴趣点,对于对象国受众也更具说服力。
此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云南德宏传媒集团新媒体中心与《胞波(缅文)》报共同策划,采访了20位常年生活在德宏的缅籍人士,包括大学教师、企业家、专家学者和普通务工人员等,制作了《习近平明天访缅,德宏缅籍人士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期待》融媒体产品,以缅籍人士的视角,讲述他们在中国、在德宏生活工作的所见所闻、所感所盼。
融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需要更加丰富多彩、生动立体、亲切自然的国际表达。媒体应该广开渠道、汇聚人脉,利用好海外媒体、民间社团等有效平台。争取依托海外主流媒体平台发声,使中国正面声音传播事半功倍。
山东省青岛市近年来在海外媒体平台发声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提高城市声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2020年,与欧洲新闻台合作制作播出的青岛城市形象宣传片,覆盖海外160个国家4亿家庭用户;在德新社、美联社、日本共同社等世界知名通讯社持续发布城市信息和专题;在法国电视二台黄金时段《Weekend 20H》栏目播出新闻专题片《电影:欢迎来到“东方好莱坞”》,通过深度探访的形式,展示了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给法国观众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直接触达人群1.32亿人。
做好国际传播工作,需要各级媒体科学规划顶层设计、合理安排布局、集中优势资源,顺畅机制环节,形成合力效果,把我国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从而形成主动维护党和国家尊严和形象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