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一千零一夜》

故事的蜜丸 生命的能量

作者:叶晓能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2-23

  □叶晓能

  《故宫一千零一夜》(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是作家董宏猷先生留给我们的一道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味佳肴。从1420年紫禁城正式建成,故宫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600岁的故宫是中国人的“鎏金典藏”,藏着极致之美。作为重要的中华文化符号之一,说故宫、写故宫,不知道有多少书籍、有多少故事。那么,董宏猷先生写故宫,又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首先,作家借助大胆的想象,赋予了“故宫”这个词语新的基因与生命――故宫就是故事的宫殿,由此架构了这部作品整个故事的基础思路,那就是这个故事的宫殿里有挖掘不尽的无数令人心动目眩的故事。同时,承袭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结构,“一千零一夜”,如今不仅是一本书的名字,还是精彩的连续不断故事的代名词。在《故宫一千零一夜》里,也有讲故事的人――萨尔蛮多,听故事的人――天郎,讲故事的时间――都是夜晚,讲故事的方式――一夜接着一夜地讲,与《一千零一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董宏猷先生以宏大的视角和格局,以《故宫一千零一夜》的书名串连起了古今中外,更赋予了作品精巧的构思、别致的形式、优美的意境和浓郁的情感。

  《故宫一千零一夜》的叙述采用了很别致的形式,把历史典故、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人文知识,以及建筑美学、工匠技艺等科技知识巧妙地融入独具特色的梦幻体叙事结构中,使得这些元素融为一体,打破了传统童话的写法,穿越了童话、神话和民间故事的边界,让读者在享受童话快乐的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开拓了童话创作的新思路。

  童话是虚构的文学体裁,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虚拟的境界、奇异的情节、假想的人物。这是童话创作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故宫一千零一夜》里,董宏猷打破了这种约束,把虚拟的童话世界和人类真实的故事融为一体,你看,萨尔蛮多、天郎、丝塔、雨点等人物和故事是虚构的,可是袁崇焕、解缙、慈禧太后的故事却是真的。这些故事都是有史可考的,作家通过萨尔蛮多的口向天郎讲述出来,那么自然贴切,虚构与真实在时空变幻中水乳交融,梦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淋漓尽致。

  再说童话的主人公天郎,他被董宏猷设定为天狼星的小王子。天郎有一个外婆,外婆的外婆是天上的织女星。这样,作家通过大胆的想象,又把主人公天郎的身世背景与著名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连在了一起。而天狼要帮助外婆实现愿望,就要去地球的故事宫殿里寻找一本天书,去地球,就要脱离自己的宇宙轨道,一旦脱离他的宇宙轨道,他血液里原来聚集的故事素就会慢慢地消耗直至消失,他的生命也会慢慢地萎缩然后凋零。外婆请求萨尔蛮多救助天郎,于是萨尔蛮多找到天郎,通过给他讲故事,给天郎补充故事素――他的生命需要这种神奇的物质能量。《故宫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就是按照这样的童话逻辑展开的。作家在这种别出心裁的童话架构里,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当代孩子编织了一个极其神秘、极其奇妙、极其引人入胜的童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