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论纲》
深度解码中国式共同富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2-23
□张致鹏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奋斗目标,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我们在完成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新任务。《共同富裕论纲》(广东人民出版社)一书以构建中国自主的共同富裕知识体系为目的,在协调发展、扩大中等收入规模、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农村农民发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与讨论,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式共同富裕,并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参考与政策建议。
首先,共同富裕的内涵是“公平”驱动,而不是“平均”或“均等”。“公平”一词,公为公正、合理,平为平均、平等,是根据社会公序良俗的价值判断,是承认相对差距存在合理性与客观性的价值标准。书中强调了公平并不等同于平等,而是价值判断下对平等状态的认识,包括了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方面。
其次,共同富裕不仅是分配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书中也明确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础和必然路径。
再次,促进机会公平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机会公平秉承“敏于志向”而“钝于禀赋”的社会机会公平原则,形成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书中强调了促进共同富裕要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以三个“只有”阐述了机会公平的重要性: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才能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只有在保证公平的同时使其保有对创新和勤劳的激励作用,才能形成正确的公平观,最终走向共同富裕;只有在初次分配中体现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在再分配过程中体现结果公平,同时遵循公平原则实施三次分配,才可在保证公平的同时使其保有对创新和勤劳的激励作用。
书中也强调了畅通向上流动的通道,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的具体做法。通过切实破除造成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行政壁垒,取消限制劳动力流动的不合理制度、政策,尽量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促进教育资源和服务的均等化,推动城乡教育统筹协调发展,加大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实施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政策,增加儿童补贴和帮扶项目等方式,形成合理的社会流动性和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
这不仅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原则,有效避免了“内卷”“躺平”等负面情绪的散播,还能通过机会公平条件下的市场竞争充分发挥个体潜能,使人尽其用、才尽其专、用尽其才,更好地促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