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凝心聚力铸精品信心百倍写华章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2-23
□厦门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施高翔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高度,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为出版社做好新时代出版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厦门大学出版社与时代同频共振,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找准图书出版与国家发展大局契合点,在编书育人的基础上,立足自身优势、出版文化精品、打造出版品牌,力求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更大作为。
坚持发挥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出版的阵地作用,做强做优主题出版
出版业“十四五”规划强调:“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出版精品,更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对于出版社来说,主题出版是把党的意志、党的主张落实到出版工作中,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出版作品中的重要途径,是助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载体。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厦大社将紧密结合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聚焦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以及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等方面,生动展现国家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全力做好“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丛书”、“福建红色资源”系列丛书等重点项目的出版工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和结晶。以坚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主题出版相结合,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之道。厦大社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挖掘福建独特的文化资源,接续开发“世遗泉州海丝科普丛书”和“福建地域建筑风貌研究与传承丛书”等选题,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提升文化软实力。
坚持发挥打造精品出版的带动作用,学术为本,教材优先
厦大社始终坚持“蕴大学精神,铸学术精品”的出版理念和“学术为本、教材优先”的出版方针,以出版高水平、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学术精品为永恒的主题,加强原创、涵养品牌,打造一流的出版、一流的内容,以促进学科建设、服务学术研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出版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建社以来,厦大社在台湾问题研究、东南亚华人华侨研究、经管、法学、广告学、古籍整理、地方文化等方面深耕细作,出版了众多颇有辨识度的学术精品,在学术创新、思想价值、历史贡献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目前,厦大社重点策划的“厦门大学会计青年学者文库”系列、“群贤经管”系列、“新时代民商法学”系列丛书等,都是兼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精品著作。厦大社依托厦门大学A+学科海洋科学,重磅推出《中国海洋文明史》、“海洋重器”丛书及“海洋讲师团”系列教材,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共建“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首次明确提出“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这一重要任务。站在一流人才培养的高度,厦大社瞄准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和学科前沿,主动策划体系化、立体化的教材,打造经管、法律、理工、广告等多学科,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乃至社会培训等不同层次的教材系列。今年以来,厦大社组织策划了“厦门大学建造环境前沿丛书”和《南岛语族考古经典精读》等极具创新性、填补领域空白的教材,在守住现有教材资源的同时,开拓多学科、多门类的大学公共课教材,锻造质量上乘、有一定市场号召力的专业课教材,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坚持发挥推动文化走出去的助力作用,增强海外影响力感召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出了要求。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学术著作作为展现和传播我国学术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更重要的是挖掘更多回应国家重大关切的学术成果并推向世界,向世界展示更多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作品。
厦大社发挥自身地域特色,积极响应走出去战略,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由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与菲律宾学者合作、厦大社出版的《菲律宾华人通史》,被誉为21世纪东南亚华侨华人历史和中菲关系史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受到世界华人瞩目;厦大社所出版的《房地产大转型的“互联网+”路径》《前生源化学条件下磷对生命物质的催化与调控》获评全国输出版优秀图书。未来,厦大社将抓住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在“一带一路”建设、海洋强国建设、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愿景、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建设文化强国等方面,整合学术研究成果,做好《中国的世界与世界的中国:海洋・丝路・港口》和“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医案医论系列丛书”等系列图书,推动本土文化研究走向深入,增强海外对中华文化的认可度。此外,厦大社将继续加强与国外出版机构的合作,在做好内容建设的基础上,保证版权输出的数量和质量,在图书影响力和传播力上多下功夫,为开展国际传播、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进一步提供学理和实践支撑。
放眼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厦大社更需要锻造宏远的战略眼光、敏锐的判断能力和厚实的专业基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凝心聚力铸精品,信心百倍写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