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教育出版 繁荣闽台文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2-23
□福建教育出版社社长 江金辉
2023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出版工作实际,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着眼于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成。
一是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加强党对出版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为出版工作举旗定向,不断完善党领导出版工作的体制机制,把党的出版方针贯穿到出版的全过程、各环节,确保出版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是重点围绕宣传工作大局,组织好重要时间节点的主题出版工作,积极做好“十四五”规划的选题建设。聚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完成主题出版物《追寻足迹 感悟思想》等书的出版;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策划“福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与乡村振兴”等选题。
三是立足教育,以铸魂育人为出发点,巩固拓展教材教辅产品矩阵。一方面根据教育部新颁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精神,紧跟时代脉搏,重点做好“双减”政策对教育出版主业影响的分析,时刻关注课改动态,关注进校教材、读物的研发。重点做好相关教材的维护和相关智慧平台数字资源的开发工作;充分依托福建省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强化各类地方、校本教材建设。做好《朱子文化》《福文化简读》《闽人智慧・发现不一样的福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的出版和宣传;研发一批有鲜明福建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教材。另一方面要强化自主性、系统性,努力打造品牌教辅。要根据课改需要,做好同步以及中考、高中学考、高考复习用书等重点教辅品种的更新换代和质量提升工作;做好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配套,线上线下资源互补,提升闽教版教材教辅的附加值与竞争力。做细做足教辅核心业务,形成相对稳定的布局,夯实我社发展基础。同时,要结合“双减”背景下校本教育、家庭教育实际,努力开拓幼小衔接、初高中衔接等新型教辅产品线。提升教辅市场化运营能力,多方着手,提高应对不确定性和抗风险的能力。同时,着眼于教育生态,加强与基础教育研究学界的联系,以“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资优生发现及培养”项目为抓手,强化教育出版服务教育的能力建设。
四是立足选题开发,注重提质增效,加快特色产品线建设,优化一般图书结构。强化高端教育理论选题的开发,努力提升“梦山书系”的品牌高度;持续研发一批贴近师生需求的通识性、普及性教育用书,夯实教育用书市场基石。继续做好“共和国浮雕上的教师群像――独特身份教师口述史研究”丛书、“中国当代教育学术史”丛书、“当代前沿教学设计译丛”等重点出版项目。注意挖掘区域文化资源,关注苏区历史、闽台文化、朱子文化、海洋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等,突出福建地方文化特色及闽台关系特色,打造具有高度福建标识、影响力的特色一般书品牌。重点做好《八闽文库》中的《福建科举文献汇编》系列,以及《朱子文化大典(修订版)》《黄檗文库》《明清琉球史料的整理与研究》《现存海峡两岸稀有古本歌仔册文献资料辑录》等重点出版项目。注意学术、文化积累,注重原有选题系列的纵深发掘,继续打造“中国历史研究学术文库”“叙旧文丛”“西方思想文化译丛”,在形成阵势、打造精品上下功夫。继续拓展与提升历史文献整理的资源和传统,做好《嘉庚文集》《苏颂全集》《韩国朱子学文献丛刊》《东南亚华文碑铭辑录》等大型文献类选题的出版前期工作。
五是立足内容资源,依托技术,推动融合发展,做深做优教育服务。做好“内容出版+技术应用+教育服务”的深度融合,重点利用核心教育资源,针对“双减”背景下的学校课堂教学现状与课后校本化教育发展趋势,在“闽教大数据融合出版平台”基础上持续推动“闽教学习服务平台”“闽教校本云”等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地方教育信息化资源平台的定制研发与推广;进一步整合渠道内的精品数字阅读内容,通过流量平台进行版权分发和广告商业化,实现版权的多维增值,进一步深化数字内容生态。同时,继续做好“闽教学习数字资源平台”“闽教校本云”“福建家校教育云平台”三个平台的优化和落地。
六是立足书刊店平台,推动出版与传播上下游的融合。2023年要继续做好以《新教师》刊物为平台开展的闽台基础教育交流活动,力争双效统一。利用“大梦书屋”的品牌影响,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推进“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示范基地”项目之“福大・大梦”子项目建设,借助实体门店优势,推动与福建省直机关工会等单位合作共建“大梦・悦读空间”。积极推进全民阅读等,向文化创意、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延伸。
七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福建教育出版社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切实保障。推进人才培养,加强员工业务素质培训,重视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强化数字融合发展人才队伍建设,针对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分别在数字出版、文创产业、走出去领域吸引和挖掘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才,为出版跨界经营、融合转型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