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报刊融合发展创新合作实现共赢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2-21
□本报记者 李美霖
报刊融合创新发展论坛现场。
本报记者 李美霖 摄
报刊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平台。近年来,通过技术赋能,一方面报刊的内容不断丰富,另一方面通过创新传播方式,加强全媒体传播建设,报刊的到达率、阅读率和影响力也逐步提升。
2月16日下午,在第十二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报刊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青年报社编委、中国青年网常务副总编辑闵捷;央广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广告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根清;东方娃娃杂志社社长丁诚中就报刊融合发展的路径与创新分享经验与做法。
做强新型媒体
可视化重塑全媒体精兵
新时代下,报刊的创新发展急需在传播内容、形式上下功夫。对《中国青年报》而言,要把青年工作做好,更加努力地用融合发展的方式来影响青年是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
“新闻报本身就具有思想引领的价值,站在这样的高度来创新产品,不管形态怎么变化,我们的产品必须要有营养,充满正能量。”闵捷坦言,提升面向青年传播的时效性是当务之急。具体而言,把党中央的声音,把中国故事转化成好看的、时尚的、更易为青年接受的形式是《中国青年报》近年来大力探索的方向。
《中国青年报》重视“可视化”,加快建设新型青年主流媒体。对此,融媒小厨、可视化融媒云厨陆续推出。
如何做强新型媒体?对东方娃娃杂志而言,打造产品力满足儿童发展多元需求是第一步。对此,东方娃娃杂志把期刊从年龄以及儿童的发展领域两个维度进行了细分定位。
在增强传播力上,东方娃娃杂志搭建了新媒体矩阵以及新媒体对外合作矩阵。此外,在内容数字化拓展上,东方娃娃杂志紧紧围绕期刊内容应用做延展服务。丁诚中表示,东方娃娃杂志配合美术期刊推出美术大师视频。同时,在科学小实验、博物馆探馆方面做足内容的数字化拓展。
通力合作
建设全媒体生态圈
期刊的融合创新,想要走上一条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离不开全媒体生态圈的建设。
“我们在努力打造全场景的生态媒体,口碑化品牌传播、极致化产品服务。”张根清介绍,对央广传媒集团而言,其生态圈包括广播媒体、数字媒体、媒体零售3个板块。
在建设全媒体生态圈、打通跨界合作的“最后一公里”上,《中国青年报》也正不断蓄力。据闵捷介绍,2022年4月27日,在《中国青年报》创刊纪念日上,青年文化大数据总部基地的建设正式拉开序幕。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出版研究所、科大讯飞、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等23家机构分别与中国青年报社成立23个可视化协同创新融合实验室,致力于青少年科学文化素养提升、推进数字内容生态的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将着力为青少年打造高品质的数字内容生态,探索与青少年数字产品相关的版权价值评估、交易体系,助力国家数字内容生态体系建设。“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更深地融入到数据数字化的潮流当中。”闵捷表示。
报刊在融合发展当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在少数。一些报刊分散弱小,想要实现融合发展,依托大的数字化发行平台、数字化传播平台,是未来报刊融合发展的可行之路。
“对不少报刊而言,作为传统报社、杂志社,对数字出版战略的认识高度不够、时间不够、行动力也不够。在特殊的群体,特别是儿童群体,对触屏限制性还是比较明确的,从科学研究的结论是5岁或者6岁以下的孩子尽量不要触屏,触屏对视觉会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丁诚中表示,报刊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建立一个数字化内容资源库和用户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