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

10年成长为荐书旗帜

作者:张雪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2-20

  □本报记者 张雪娇

  陈小文

  2022年11月9日,2022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在京发布。从2013年发布好书榜单,到媒体和读者心目中的“年度阅读风尚指南”,商务印书馆“年度十大好书”评选已经举办了整整10年。10年来,广大读者与专家共同见证了百余种商务年度好书的诞生。

  这10年,是什么原因让一家出版社的年度评选活动成为令人持续关注的文化现象?又是什么原因让它在更加深广的层面影响了大众的阅读生活?就此,《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陈小文。

  谈发展:

  回应时代要求 体现精神风貌

  记者梳理了10年来商务印书馆发布的年度好书榜单,2013年―2015年推出年度“十大好书”;2016年―2018年推出人文社科“十大好书”;2019年―2020年推出人文社科“十大好书”的同时,推出与当年时政热点密切相关的“特别推荐图书”;2021年―2022年,推出“学术类・十大好书”“大众类・十大好书”的同时,又分别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致敬图书”和“2022年度荣誉图书”。

  对此,陈小文介绍,10年间,商务印书馆始终坚持审视的目光,严把品质关,评选方式不断改进,书目类别也追随时代变迁不断变化。从内容上看,参评候选书目品种逐年递增,涉及主题出版、国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思想、新知博物等。同时,商务印书馆改变引进图书比重较大的现象,积极挖掘原创作品,不断扩大主题出版范围,拓展社会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关注学术界中国化的现实。

  首届评选至今,每一年参评好书中来自“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大师文集”等商务“镇馆之宝”系列里的好书,都是专家和读者十分关注的焦点。在业界专家看来,参选书目从不同维度反映了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特色,在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同时,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指引。

  从设置上看,自2019年以来,商务印书馆增设了“特别推荐”“特别致敬”“年度荣誉图书”等奖项,也反映出商务印书馆不断深耕主题出版、回应时代要求、体现精神风貌。

  这10年,主题出版类图书的特色与活力在商务印书馆好书评选的舞台上得到了更加立体的呈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以《习近平扶贫故事》《国家相册》《我和我的祖国》等为代表的主题出版类选题数百个,形成了具有商务印书馆特色、选题领域涉猎广泛的主题出版产品线。其中,“乡村振兴主题书系”兼具理论深度与传播广度;“中国道路丛书”围绕中国现实的经济问题展开,突出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之道;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好书不断;“人类命运共同体”专题观照中国现实、关心人类发展。

  谈标准:

  学术大众兼收 经典新知并重

  2021年,商务印书馆推出“月度新书发布会”“月度新书推介会”以及“新春绽放”“涵芬绽放”“新华绽放”三大读书季直播活动。通过直播的形式向读者推荐商务印书馆月度重点新书,一期一主题,更具特色。经读者投票、专家评审后选出当月的“十大好书”,为“年度十大好书”评选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持。

  提起商务印书馆年度好书的评选标准,陈小文说:“我们始终坚持借助专家、学者、外部专业眼光对出版的图书进行审视,通过评选不断改进编辑出版工作。我们做到在兼顾学术眼光和大众读者立场的同时,保证评选活动的客观性与中立性。”纵观商务印书馆10年好书评选发展历程就不难发现其学术与大众兼收、经典与新知并重的出版特色。

  陈小文以2022年评选出的年度好书为例介绍,首先,作为学术出版重镇,2022年的学术好书既有像《孟德斯鸠文集(5卷本)》《费尔巴哈文集》这样的经典大师文集,又有《日新文库(第一辑)》这样来自优秀青年学者的标杆之作,与“硬核”之作《创造现代世界:英国启蒙运动钩沉》等一道彰显了学术的时代影响力。其次,评选出的好书对城市、社会、家庭主题展示出一种多维与纵深观照,如《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增订版)》《我们的未来:数字社会乌托邦》等。再次,与全民阅读主题相关的“关于读书的书”又有不少精品登场,比如《唐宋诗词的语言艺术》《启蒙与书籍》等。

  有媒体对自2013年以来的“中国好书”做了统计,在中国所有的出版机构中,商务印书馆每届都有图书入选,甚至还不止一本(2018年和2020年各两本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读书》栏目制片人、全民阅读形象大使李潘见证了商务印书馆10年好书评选的发展历程,她表示,在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过程中,商务印书馆给大家提供了很多以前没有的视角。

  谈意义:

  促进文化传播 实现双效统一

  10年来,商务印书馆好书评选榜单会根据商务产品线特点不断作出调整,涵盖学术精品、大众教育、自然博物等图书,体现出商务印书馆鲜明的出版特色。

  那么,已连续开展10年的年度好书评选活动,在商务印书馆推动出版精品、人才培养等方面有何引领作用?陈小文介绍,在评选活动的影响下,在引导编辑多出精品好书的同时,编辑的营销意识逐年增强,越来越多的编辑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从案头到镜头”,他们不断加强对图书内容的提炼,积极通过“新书发布会”“新书推介会”“新华绽放”系列直播以及官方新媒体平台等专场直播活动,细分读者人群,为读者提供专业化服务。

  同时,商务印书馆评选出来的“十大好书”具备公信力,经得起检验,众多图书获得了包括“中国好书”、中国出版政府奖、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优秀推荐图书、文津图书奖等重点图书奖项。《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等各级各类媒体与其相应的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多次以专题、特稿、书评、消息、互动话题、短视频等形式对好书评选做报道,累计阅览量达9.68亿。

  商务印书馆年度好书评选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华丽蜕变。一件事做一年不难,难的是持续10年从未间断。商务印书馆好书评选已从最初的一份趣味性与知识性并重的好书榜,成长为中国出版社年度榜单的一面旗帜。评选不仅促进了文化传播,也带动了图书销售,实现了两个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