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一曲中国高铁建设者的赞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2-17
□赵宇 余俞
2022年12月,在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一周年之际,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主席王雄的长篇报告文学《纽带――中老铁路纪行》(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从“高铁三部曲”的第一部《中国速度――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开始,“铁路作家”王雄就把眼光对准了从筚路蓝缕起步,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名片”的高铁,记录它的艰难起步、它的自我鞭策、它的破茧化蝶,正是由于长期关注,使得王雄对中国高铁的题材能够厚积薄发,驾轻就熟。
《纽带――中老铁路纪行》全书20余万字,全景式展现了中老铁路这条友谊和发展之路从谋划到筹备,从勘测到建设,从通车到成功运营的全过程,让读者能够跟随作者的脚步,领略中老铁路这条黄金动脉的风采。
王雄的铁路作品,布局宏大却不凌乱,框架结构井然有序。一条开工建设历时5年、穿越各种复杂地质地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跨国铁路,其工程量的浩大、建设的难度不言而喻。作者以清晰的线条,极强的文字驾驭能力,不仅把中老铁路建设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关系、铁路建设中的难点和重点介绍得清晰明了,甚至于连铁路沿线的风土人文、特色景点等等,都一一做了体验记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写作功力。
同时,作者善于讲好“中国故事”。技术人员千辛万苦在陕西寻找到膨润土,打造出适合老挝当地地质条件的“中国泥土”,有力保证工程顺利推进;像在“水豆腐”里打洞一样,高铁建设者们群策群力,面对容易涌水、破碎、突泥的山体,硬生生打出长达10余公里的坚固隧道……这一个个让人读来惊心动魄却又能从心底里涌起自豪感的“中国故事”,很好地诠释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作者不仅善于讲慷慨激昂的“奋斗故事”,也善于讲述普通个体充满生活滋味的“温情故事”。老挝工人坎皮乌在中国师傅毫无保留的帮助下,精通了焊接技术,成长为“优秀外籍员工”;中国工人袁志祥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上,与老挝女青年阿芬相识、相恋、相守,收获了甜蜜的异国恋果实;海归大学生赵莹静刻苦学习各种知识,成长为解旅客所思所想、精通四国语言的中国女车长……一个个普通劳动者的丰满形象跃然纸上,从侧面展现了中老铁路这条黄金通道给普通人群体带来的变化、发展和希望。
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应该是时代的号角,是社会价值观的引领,是传播正能量的载体,所以它应该是热情澎湃、激烈昂扬的。毫无疑问,王雄的《纽带――中老铁路纪行》做到了这一点。他在诚意十足、用心用情的行走中,记录下中老铁路一个个建设场景、一个个建设故事,这些场景和故事汇聚起来,就是一曲中国高铁建设者的赞歌――中国高铁为什么行?读完本书后,相信大家心中就会有一个清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