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人民公安报》推出9个版中国人民警察节特别报道
讲“小家”故事抒“大家”情怀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1-17
□本报记者 隋明照
2020年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人民警察节,这是在国家层面专门为人民警察队伍设立的节日。今年的1月10日,是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人民公安报》推出了9个版的中国人民警察节特别报道,从不同角度介绍人民警察工作,致敬公安队伍英模。对不同警种、不同地域人民警察工作的介绍,有故事有细节的行文,都让《人民公安报》对中国人民警察节的特别报道显得大气又好读。
主题清晰层次明
人民警察队伍涉及不同警种,执行的任务各有不同,不同地域也有不尽相同的特色工作与先进典型,作为全国性媒体,要想让庆祝行业性节日的策划既全面,又好读,并非易事。《人民公安报》用提炼人民公安队伍工作主题的方式,统筹设计特别报道的版面,让整体设计清晰明了,层次分明。
“忠诚足迹”“逆行担当”“暖心时刻”“深情告白”,4个专题策划各有侧重,主题鲜明。
“忠诚足迹”这一版上,讲述了护航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首都公安民警、把警服“穿”在心里的上海反扒民警、调解群众纠纷的重庆市派出所民警、帮扶困难群众的青海省派出所所长的故事。无论是在举世瞩目的盛会中,还是日常小事里,都能看到警察的身影,人民警察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主题被很好地体现了出来。
“逆行担当”这一版上的故事惊心动魄,文章标题里都出现了惊叹号。如《山洪袭来!开铲车救出被困人员》一文中,讲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故事:环县遭遇罕见特大暴雨时,一辆越野车在211国道的一处低洼路段被山洪淹没,甘肃省环县公安局山城派出所副所长常睿开着铲车驶进洪水中救出被困的两人;再如《万里擒凶!打掉特大贩毒集团》中,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历时5个月,终于抓获贩毒嫌疑人,缴获冰毒5千克、毒资30万元,打掉了一个横跨中缅边境的特大贩毒集团。地震、山洪、雨雪……面对困难和危险,人民警察以血肉之躯筑起铁壁铜墙,只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然无恙,这些逆行者的故事让读者对人民警察的敬意油然而生。
“暖心时刻”,暖的是百姓的心。这一版的文章中,介绍了在农村派出所帮助村民解决户籍问题的民警故事,还记录了帮助失散62年的兄弟找到亲人的寻亲故事。无论事情大小,急百姓所急,办实事,解民忧,人民警察为人民的主题,通过这一版上的故事,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深情告白”这一版区别于其他版面关注警察工作的主题,这一版讲“小家”故事,关注的是站在警察背后,默默支持他们工作的家人的故事,这一版为警察如何舍小家、为大家作出了生动的注解。
内容丰富视野广
《人民公安报》推出的中国人民警察节特别报道之“特”,在版面设计、栏目设置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特别报道的版面,警服的藏蓝和国旗的鲜红是版面的主色调,大量图片的应用、千字左右篇幅的文章,让版面看起来舒朗大气,独具特色。
在特别报道的版面上,《说句心里话》的栏目设计十分亮眼。这一栏目结合版面主题,邀请5位受访对象写下百字左右的心里话,话语虽短,但表达的内容十分丰富。而丰富的内容源于策划者在选取写心里话的受访者时,兼顾不同地域、不同警种,比如“逆行担当”这一版上的《说句心里话》栏目,选取了东西南北中5个地域的警察,让他们抒发对于警察这份工作的热爱与忠诚,以及不畏艰难挑战的勇气。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栏目的设置与2022年《人民公安报》中国人民警察节特别报道的策划一脉相承,2022年特别报道中的《警察节我想对你说》栏目也邀请受访者用两三句话表达对于警察这份工作或是对于帮助过自己的警察同志的感谢。这一栏目的设置,让版面承载的内容更多,作为全国性报纸,涉及的地域更广,而且接地气的话语,也让报道更贴近生活,真实好读。
最是故事动人心
纵览《人民公安报》的中国人民警察节特别报道中的文章,每篇文章都有故事,都有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
特别报道的版面中,最后4个版集中介绍第六期全国“公安楷模”事迹。在呈现这些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的稿件中,有很多故事和细节的呈现。如介绍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防爆安检大队大队长贺丽远时,作者呈现了这位排爆专家惊心动魄的拆弹故事:小心翼翼拆除被放置在超市的炸弹后,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并供述了炸弹设定的爆炸时间――只剩不到10分钟。在呈现缉毒警察蔡晓东的稿件中,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曾有人问蔡晓东的女儿:“你爸爸是干什么的?”女儿脱口而出:“加班的!”简单的一句对话,塑造了蔡晓东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形象。
正是因为有这些故事和细节的支撑,《人民公安报》的中国人民警察节特别报道呈现出了很强的可读性,而这种可读性不仅让业内读者觉得贴近自己的工作生活,对于业外普通读者来说,也提供了非常好的了解警察工作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