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策划《空中桥梁》主题特刊
航线如虹八连版 万里丝路一卷牵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1-17
□本报记者 吴明娟
首届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日前在河南郑州召开。《河南日报》主动谋划、积极创新、周密部署,推出8个版的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特刊《空中桥梁》,为这一重大活动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视角多元展现新闻聚合力
一个新闻产品能否成功,找准立意是关键。论坛召开当日,习近平主席就中卢两国建交50周年同卢森堡领导人互致贺电。《河南日报》以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抓住这两个事件之间的关联点,并从习近平主席的贺电中,准确地提炼出“空中桥梁”这个关键词,形成特刊的主题和立意。
聚焦“国之大者”“省之要者”的主题立意,《河南日报》用8个版的篇幅,进行多维度、多样化呈现。特刊结构清晰、内容充实、视角多元、信息量大、富有深度。将8个版面全部平铺连通在一起时可以发现,上面是蓝天中一架架飞机飞过,下面是中欧重要城市标志性建筑的水彩手绘相互连贯,一幅由版面绘就的“空中丝路山水地图”长卷展现在眼前。版式风格统一、内容丰富多样,浓墨重彩地展示了该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空中丝路”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河南模式的生动实践和重大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封面版中“空中桥梁”4个字点明主题,并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奠定总基调,以该报评论员文章开宗明义。特刊2版通过采访专家,对内陆腹地的河南何以能建设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当前的优势在哪里、未来的路径是什么等问题,进行深度剖析解读。特刊3版展示本次论坛该省签署的重大合作成果,并配发了建设“空中丝路”这5年河南所取得的成绩单,突出论坛亮点。特刊4、5版以连版打通的形式,集中刊登主论坛上全国乃至全球知名智库专家学者的发言,体现权威性与影响力。特刊6、7版用记者见闻的形式,展现3个分论坛上精彩的发言和新闻点,增加现场感。特刊8版通过新媒体视频、海报、数据等产品在纸媒上的倒灌,形成融媒互动、联动呈现。
论坛解读、专家访谈、现场见闻、融媒产品等多种新闻样式有机结合,增强了版面之间的聚合力。版面布局张弛有度,文字与图表的艺术化呈现,力求让关键信息“出圈”、出彩。
艺术处理提升视觉感染力
主题和立意延伸出内容策划,具体内容又分散在每一个具体的版面上。本次特刊设计编排围绕“空中桥梁”这个主题和立意,在版面设计形式上进行了新的尝试。
版面上方,用郑州至卢森堡的飞机航线将8个版整体串联,航线被设计为弧形,像一座桥梁腾空而起,与关键词“空中桥梁”相呼应。版面下方以水彩的绘画手法,将中欧重要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绘于一张长卷上。长卷展开横铺,把郑州和卢森堡两个点扩展为中欧两个面,一条航线也是一座空中桥梁,带动了经济发展和人文交流。蓝色天空、绿色草地,沿线的城市建筑若隐若现,由表及里呼应主题。水彩手法突出色彩层次变化,一幅美丽的“空中丝路山水地图”由此呈现在眼前,使得版面的呈现更有艺术感染力和浪漫气息。
飞机航线和版面下方连续的水彩画,让信息丰富、层次分明的8个版面实现了有机整合。版面上方的航线表示郑卢“空中丝路”一线牵,下方的水彩画代表中欧互联互通,万里若比邻。这样的设计让“空中桥梁”的主题夺“框”而出。
为更立体、更生动地用版面拓展主题表达,《河南日报》推出简图、长图、微信公众号文章等,对《空中桥梁》主题特刊进行再整合、再包装、再提亮,在报网联动间真正让纸媒版面“融起来”,有力扩大主题特刊在网络阵地的传播力、影响力。据不完全统计,此次融合在本轮传播中阅读量超千万。
总的来说,《河南日报》推出的《空中桥梁》特刊策划精心、主题突出,选材精准、设计巧妙,在内容上下功夫、在形式上有创意,为郑卢“空中丝绸之路”未来发展营造出浓厚舆论氛围,充分展示了《河南日报》在处理重大新闻时的匠心独具,体现了党报人高度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