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区董事总经理丁锐:
只有不断地交流合作才能激发起创作火花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2-19
□本报记者 左志红
对于学习英语的人来说,《牛津英汉双解词典》是一本常备工具书。它的出版方,便是世界知名的牛津大学出版社。这家有500多年历史、在全球有5000余名员工的出版社,已深耕中国市场60多年。该社1961在香港地区设立第一个办事处,2002成立牛津大学出版社(上海)有限公司,2007年设立牛津大学出版社北京办公室。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区董事总经理丁锐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近10年来,我们跟中国出版业一起成长,合作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合作内容从语言学习扩展到科学领域,合作形式从纸质图书延伸到电子出版物。大家一起面对挑战,获得双赢。”
一问:近10年来,牛津大学出版社和中国出版业的合作在内容、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丁锐:近10年对中国的经济文化来说是飞速发展的10年,对于牛津亦如是。中国出版业跟我们的合作越来越广泛,这个广泛不是仅仅在内容品种上,还包括合作方式、产品形态、内容渠道等。我们从单一的纸书授权和原版书引进,到合作出版、合作改编、电子内容版权授权、合作研发等多种方式,让更多好的内容服务于中国学习者。另外,我们也积极向世界介绍中国,做好文化桥梁。我们的“牛津英语话中国”系列来源于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不断发展的社会,不仅仅获得了国际大奖,还受到了读者的喜爱,满足了各年龄段读者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需求。
二问:你如何看待中国出版市场?
丁锐:近10年我们跟中国出版业一起成长。我们的业务覆盖各年龄段学习者的不同需求,跟中国同仁的合作非常愉快。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我们认为中国出版业是个充满文化使命感的大家庭,我们一起面对各种挑战,获得更大的成功。
三问:在与中国出版界的版权贸易中,牛津大学出版社“卖书”多还是“买书”多?
丁锐:在版贸合作上,我们一直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其实图书的版权贸易从来不是单纯的买卖,不管是哪种授权,都是对知识产权的再挖掘、再创造,让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读者,获得更大的影响力。所以每一本书的成功,都是我们和本地合作伙伴携手共创的成果。我们的版贸合作形式除了传统的纸书版权授权,还有电子内容授权,以非常丰富的产品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牛津的内容经过电子版权授权后可以被开发为音频故事、视频、互动APP、学习硬件内置比如词典笔中的英汉词典部分等等。
四问:牛津大学出版社在和中国的版权贸易中,最成功或者最有影响的案例是哪一个?
丁锐:在国内,牛津有众多广受学习者喜欢的高品质资源,不分伯仲。很难讲哪一个是最有影响力的。牛津词典系列尤其是《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书虫》《牛津通识读本》《牛津阅读树》这些都是很经典的品种,帮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语言,了解全球文化。
五问:牛津大学出版社向中国输出版权的图书集中在哪些领域?
丁锐: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图书专注于教育学习资源,覆盖从幼儿启蒙到成人学习、科研的全年龄段。过去大家比较熟悉的是牛津在语言学习、高校科研方面的资源。但是近几年,除了很多英语分级读物,我们也达成了在小学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新的领域及音频故事、视频或互动APP等新的方式的合作。比如我们近年来在中国重点打造的“牛津话…”(TAO)系列,基于寓教于乐激发阅读和学习兴趣的理念,将丰富知识内容融于妙趣横生的故事之中。该系列分为“国际理解力”与“素质教育”两大内容模块。“国际理解力”模块以中国文化为内容背景和故事土壤,以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帮助中国小朋友提升语言能力,建立文化自信;同时向全球展现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文化感召力。“素质教育”内容资源将以中文或中英双语为主,涵盖科学、艺术、编程、儿童成长、逻辑思维训练等重要话题,为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全面培养面向未来人才的核心素养。很多产品都是在今明两年面世。
六问:牛津大学出版社从中国引进版权的图书集中在哪些领域?
丁锐:我们的牛津词典每一年都收录中国热词进入全球的语料库。《牛津英语话中国》国际版虽然目前还没正式上市,但是已经收到海外市场比较好的读者反馈。
七问:除了版权贸易外,牛津大学出版社和中国出版业还有哪些形式的合作?
丁锐:我们的合作比较多元化,有一些项目是双方共同酝酿选题,从策划阶段就开始合作的。比如刚刚提到的TAO系列,其中不同子系列的合作方式就非常丰富,有合作版权开发、有电子版权音频故事等等。
八问:你认为当下阻碍出版业版权贸易的因素有哪些?
丁锐:我觉得只要出版人的初心不变,团结合作,创新发展,共同致力于用优质的内容去启迪新知,传播文化,促进交流,我们的行业就可以保持繁荣。
九问:书展是推进国际出版交流合作的重要形式。10年来,牛津大学出版社每年都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吗?
丁锐:10年来牛津大学出版社几乎参加了每一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因为它是行业的一大盛事,对于中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和国际文化传播有着重要作用。很感谢这个国际出版贸易合作与文化交流的大平台,它同时也是获取行业信息、与同行交流的一个好机会。
十问:你对中国出版业开展国际贸易和国际交流合作有哪些意见建议?
丁锐:只有不断地交流才能够激发起创作的火花,我们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国际交流,参加国际书展,这样我们才能够彼此学习,以更丰富的产品来回报我们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