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威立国际出版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菲利普・基斯里:

助力中国高质量的科研内容走向世界

作者:左志红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2-19

  □本报记者 左志红

  10年来,中国出版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深耕中国出版市场的国际出版商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约翰威立国际出版集团(Wiley)1807年成立于美国纽约,是全球科研出版和教育出版领域的领导者。约翰威立国际出版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菲利普・基斯里(Philip Kisray)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表示,威立在中国开展业务40余年,近10年发展尤其快速。威立见证了中国科研和学术的飞跃,见证了教育领域的蓬勃发展。助力中国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和教育内容走向世界,成为威立在中国的发展重点。

  一问:威立如何看待中国出版市场?

  菲利普・基斯里:威立始终积极响应中国发展战略,助力中国科技期刊加强国际合作,赋能中国科研界在世界舞台上蓬勃发展。近10年来,威立在中国积极推动开放科学、引领开放获取创新,加强与中国科研和教育群体的深入合作,携手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在内的多家国内知名合作伙伴,加速高质量期刊发展,服务中国科研群体,成绩斐然。

  二问:10年来,威立在中国有什么发展?

  菲利普・基斯里:这10年来,威立一直积极适应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实现了从出版商到横跨科研和人才与组织发展领域的内容及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的转型。除了持续产出高质量的图书及期刊外,威立提供的数字化产品与解决方案也日渐丰富。

  在科研出版领域,威立提供数字化的在线图书和平台服务,以内容+平台的模式为专业和科研人员服务。2022年,我们与百度文库和百度学术达成战略合作,共同促进优质学术资源深入服务中国科研社群。在科技期刊领域,威立致力于与全球各地的学/协会、政府机构和高科技企业通力协作,为科研学者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学术内容资源和开放的传播方式。在教育领域,威立基于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也不断优化在中国的产品结构与服务模式。

  三问:威立和中国出版业在版权领域有什么合作?

  菲利普・基斯里:在过去10年间,威立和中国的版权贸易合作愈加紧密。威立与众多中国优秀出版社合作,将高质量的内容引进到中国出版发行,助力科研与教育的发展。

  威立和中国出版单位版权合作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不再拘泥于图书的出版,还开展了有声书、电子书、视频内容、数字内容等更多创新的合作形式。

  越来越多的优秀中国期刊跻身国际前列,中国已经成为学术发表量名列前茅的科研产出大国,科技出版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这一旅程中,威立也在商业模式上积极探索,与中国的科研团体开展伙伴型的深入合作,通过我们专业的产品、技术和全球网络为合作伙伴提供灵活多样的产品和服务。

  四问:在与中国出版界的版权贸易中,威立“卖书”多还是“买书”多?

  菲利普・基斯里:目前在版权贸易合作中,由于威立图书产品多元,包括专业图书、学术图书和高等教育教材三大领域,因此有大量图书版权被“卖”到中国。同时,助力中国高质量的内容走向世界也一直是威立所重视的。另外,我们非常重视中国出版社的走出去计划,在学术领域,购买了中国出版社的先进选题,推向全球市场。

  五问:在和中国的版权贸易中,威立最成功或者最有影响的案例是哪一个?

  菲利普・基斯里:威立与电子工业出版社合作的《领导力》(Leadership Challenge),10年间从第3版到第6版,包含一系列的学员和导师手册等,销量达数十万册。围绕这套图书展开的相关培训业务亦在中国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

  另外,我们刚刚和国防工业出版社合作出版的《石墨烯手册八卷集》的中文版,也十分值得一提。我们已经有18年的合作历史,这套丛书的出版是双方合作的又一里程碑。

  六问:威立向中国输出版权的图书集中在哪些领域?

  菲利普・基斯里:威立向中国输出版权的图书,在专业领域集中在经济管理、金融、计算机、教育、人文社科等方向,学术领域集中在数学、物理、化学、工程、医学等,高等教育领域涉及计算机和经管领域的MBA教材。其中,《即兴演讲》《逆商》《领导梯队》《小岛经济学》《基础物理学》《操作系统概念》等图书出版后在中国畅销多年。

  七问:除了版权贸易外,威立和中国出版业还有哪些形式的合作?

  菲利普・基斯里:除了版权贸易外,在图书出版方面我们也致力于助力与来自中国的优秀作者合作,将他们的著作在国际市场上发表。10年来,威立先后与几百位中国学者合作,在国际市场上出版了近600本由中国作者编写的著作,横跨各个学科,助力中国高质量的内容走出去。

  八问:在今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威立宣布在研究业务旗下成立一个新部门――威立合作伙伴解决方案,这个部门将开展什么业务?

  菲利普・基斯里:威立合作伙伴解决方案部门服务于学/协会、科技出版商、企业,助力其在开放研究的时代完成商业策略和出版流程的转型,通过提供广泛的数字平台、出版解决方案和服务,帮助合作伙伴扩大出版项目规模、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并加速发展出版计划,同时为学术出版价值链提供支持,服务范围涵盖学术出版过程中从稿件提交到出版等各个阶段。在中国,该部门的客户包括中华医学杂志社、中国化学会等。

  九问:10年来,威立每年都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大型书展吗?

  菲利普・基斯里:何止10年,威立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威立的图书及版权业务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在国内最重要的宣传平台之一。我们在这里发布新书,在这里宣布新型数字化产品的上市,在这里举办重要的签约仪式。

  十问:你对中国出版业开展国际贸易和国际交流合作有哪些意见建议?

  菲利普・基斯里: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这对于威立来说是宝贵的发展机遇。威立将凭借在全球搭建的科研学术交流合作网络,继续为中国科研群体提供高品质服务,发掘中国科研积蓄的磅礴力量,优化建设学术生态,助力中国的合作伙伴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与学术平台,从而加快提升中国研究成果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