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希克迈特文化产业集团总裁艾哈迈德・赛义德:

希望以书为媒打通中阿文化交流通道

作者:左志红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2-19

  □本报记者 左志红

  “今年是我从事中阿文化交流的第11年,我亲身感受到中国以及埃及出版业的变化。这11年来,我们出版的由中文翻译成阿语以及从中国引进版权的图书的总和已经达到1000本。”在给《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的采访回复中,埃及希克迈特文化产业集团总裁艾哈迈德・赛义德(中文名白鑫)这样表述。

  艾哈迈德・赛义德不仅是一名出版人,还是一名汉学家,是第九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青年成就奖获得者。他在中国生活了10多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从他回复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他为推动中埃出版文化交流所作的种种努力。

  一问:你认为近10年来中国出版业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有什么变化?

  艾哈迈德・赛义德:近10年来,中国出版业在对阿交流与合作上有很大变化,首先是更加开放了。中国通过很多项目让优秀出版物进入国际市场,我们出版的很多译著正是通过这些项目才得以走进阿拉伯国家。

  其次,10年来,中国出版在各大国际书展上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刚开始和中国进行合作时,大家对阿语地区的书展感到陌生。但到如今,每年阿语地区的几大书展已经有中国的出版社参与其中。

  再次,10年间,能明显感受到中国出版在合作方面越来越规范化、高质量化。

  二问:10年来,希克迈特在中国有什么发展?

  艾哈迈德・赛义德:我们公司的建立就是源于我与中国文化的缘分。这10年,公司与中国出版同步成长,从做第一本书,到现在每年能引进四五十本中国图书。阿拉伯地区的读者对中国文化从陌生,到现在能通过我们出版的译著了解中国。中国的出版市场非常专业且成体系,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三问:希克迈特在与中国的版权贸易中,“卖书”多还是“买书”多?

  艾哈迈德・赛义德:目前我们更多还是在“买书”。我们出版的由中文翻译成阿语以及引进版权的图书的总和已经达到1000本。而由阿语翻译成中文的图书,目前通过中阿互译项目完成了25本左右,总计向中国输出约50本中文版权,大多是阿拉伯地区的小说。

  四问:希克迈特在和中国的版权贸易中,最成功或者最有影响的案例是哪一个?

  艾哈迈德・赛义德:去年,在公司成立10周年之际,我们获得2021年度谢赫哈马德翻译与国际谅解奖翻译成就奖,我们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合作的《中国历史十五讲》阿语版获得翻译一等奖。今年,在开罗国际书展上,我们和北大社合作的《一带一路:区域与国别经济比较研究》阿语版荣获最佳翻译图书奖,和接力出版社合作的“彩虹书系”中《给梦一双透明的翅膀》阿语版、《每一点光都闪亮》阿语版荣获最佳儿童文学翻译奖。

  越来越多的阿语地区的读者开始主动了解中国文学作品,比如《在细雨中呼喊》《黄金时代》等,甚至会有读者来主动问我们有没有余华、徐则臣的新作品。

  做“最”,不是我们的初心和目标。我希望我所喜爱的中国文化能在阿语地区被更多地认可和了解,这样才能真正打通中阿文化交流这条通道。

  五问:希克迈特从中国引进版权的图书集中在哪些领域?

  艾哈迈德・赛义德:我们从中国引进版权的图书种类非常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文学等。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我们在阿拉伯地区独家销售代理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第三卷的阿语版。其他销售比较好的图书有《在细雨中呼喊》《塔铺》等中国文学作品和学习中文的教辅。近两年,相关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类图书的销量也在逐步上升。

  六问:除了版权贸易外,希克迈特和中国出版业还有哪些形式的合作?

  艾哈迈德・赛义德:对埃中文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块。2018年,我们在埃及总部开设了中文教育课程,开设商务中文课程、汉语水平考试(HSK)课程和专业培训课程。今年7月,我们与埃及教育部合作录制的《学习汉语》节目在埃及教育部官方频道播出。录制节目所使用的内容来自我们和华语教学出版社、北大社合作的教材。

  2018年我们就和华语教学出版社在埃及设立了编辑部,以出版中文教育教材为主。在疫情发生前,我们还与中国出版社合作,承接他们在埃及及其他阿语国家的线下中阿文化交流活动或访问活动等,也为一些出版社提供在阿语地区的业务咨询以及书展参展的合作服务。

  七问:你觉得中国的出版界应该着力在哪方面改善以增强版权输出的实力?

  艾哈迈德・赛义德:就内容而言,要基于输出国家对于中国的接受和理解程度。有很多图书在中国很畅销,但在阿拉伯地区可能会“水土不服”,所以在版权合作中,了解所输出市场对于内容的接受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就团队来说,最好能有专业的输出语种的编辑来跟进。这样不仅对输出内容的挑选更为精准,合作也会更为通畅。

  八问:你认为当下阻碍出版业版权贸易的因素有哪些?

  艾哈迈德・赛义德:当下阻碍出版业合作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疫情。我已经有3年没有回到中国了。这3年我们和中国的合作,一方面依托在中国的分公司,另一方面依托于线上沟通。虽然线上沟通没法像线下那样高效,但已经是疫情下最好的解决方法了。

  九问:你怎么看待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出版业国际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艾哈迈德・赛义德:疫情发生前,我们每年都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带着阿拉伯地区一些出版商以及阿布扎比国际书展的相关负责人来参展。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听说去年的书展已经建立起直播间,期待明年能亲身感受。

  十问:你对中国出版业开展国际贸易和国际交流合作有哪些意见建议?

  艾哈迈德・赛义德:我们与中国出版社的合作是愉快且友好的。如果说有什么期待的话,我希望在未来,我们阿语优秀图书也能越来越多地走入中国。此外,阿语虽然是联合国六大语言之一,但是现在中国出版社能匹配阿语的编辑的依旧不多,希望这点能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