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独特文学品格与厚重精神内涵的优秀之作
――评刘海栖长篇儿童小说《战斗英雄王大胜的故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2-12
□刘永春
儿童文学作家刘海栖最新创作的长篇儿童小说《战斗英雄王大胜的故事》,将其擅长的军事题材与儿童文学两个领域结合起来,在20世纪宽广的历史时空中成功塑造了王大胜这样一个战斗英雄的传奇经历、性格特征与高尚品格。作为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战斗英雄王大胜的故事》既具有突出的文学品性,也具有重要的革命历史传统教育功能,是近年来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
《战斗英雄王大胜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朴实的乡村少年在革命战争年代逐渐蜕变为英勇战斗英雄的动人故事,塑造了王大胜这样一个善良纯真、勇猛善战、具有家国情怀的感人形象。
作品具有典型的传记性、传奇性
小说将王大胜置放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两个历史阶段,对其性格的变化过程进行了立体塑造。从吃百家饭长大到逐渐成长为革命英雄,再到为百姓利益无私奉献,这种演进过程既符合历史的真实面貌,也使得小说的叙事时空拥有了巨大的延展性。以王大胜为焦点,其历时性的性格演变成了小说的时间线索,而其周围的其他人物则构成了小说的空间广度,两者结合起来共同形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精致结构和深广主题。因为有了王大胜这个人物形象的统摄作用,小说叙事覆盖了较长的时间跨度与较宽的社会广度,却错落有致、丝毫不乱。因此,作为儿童文学作品,这部长篇具有典型的传记性、传奇性,如话本小说般娓娓道来的同时,又以积极昂扬的时代精神在润物无声之中打动人心。从文本自身来看,王大胜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充沛的人性能量、正义力量与传奇色彩,使得小说叙事的全部空间之内都充盈着诗性,能够自然而然地流溢到读者心中;从文本的审美功能来看,王大胜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审美教育作用,其性格、经历、品性、信念等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广大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时也具有积极的现实启示意义。
在纵向的时间维度上,小说以精细温润的笔法呈现了从旧社会的“剩”到新社会的“王大胜”的华丽转身及其所象征的巨大历史变迁,其成长之路、革命之路也是20世纪中国伟大革命历史的典型缩影。自小失去母亲、吃百家饭长大的乡下看瓜少年生长在旧社会无处不在的阶级压迫之中,目睹了周围的抗日志士们英勇牺牲,天然地产生了阶级情感和斗争决心。从倭瓜坡的伏击战开始,“剩”逐渐融入了抗日队伍,从梦想做机枪手到成长为优秀的指挥员,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国内建设,从自发到自觉,王大胜的阶级觉悟在不断成长,但他一直秉持着来自乡村的朴实的革命精神,最终将这些伟大的精神传递到子女们身上。
通过小人物的故事展现大时代发展
小说以“剩”走上革命道路起始,以王大胜英勇作战、甘于奉献的一生为主体,以王大胜和西河的子女们加入军队作为结尾,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既再现了20世纪中国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进程,也充分阐明了今天的社会发展来之不易。因而,小说虽然以王大胜为核心人物、具有成长小说的典型结构,却并未以王大胜的战斗经历为主要叙述对象,更多的则是将王大胜置放在各个时代的历史环境中,通过他在部队与战士打成一片、在转业之后的企业领导岗位上与工人们打成一片的人生态度,展示了王大胜的精神魅力及其所代表的革命传统。这些精神特征是在娓娓道来的故事讲述中逐步确立的,是随着小说叙事的推进而逐渐清晰的。
在横向的空间维度上,小说以王大胜为中心刻画了农民革命者群像,深入展示了中国现代乡村与当代城市里的诸多人物形象,并以其各自的生活与命运揭示了中国现代革命的全景历程。在从“剩”到“王大胜”的转变阶段,小说在其周围设置了小本、喜队长、长生、秉台等革命群众以及众多的普通群众,以此反映抗战背景下的军民一心与团结一致;在王大胜逐渐成长为战斗英雄的过程中,小说采用了两条叙事线索交替前进的形式,以王大胜在首长的教导之下从士兵成长为英雄为主线,以另一个人物西河的求学、入党、赴东北参加解放战争、随军南下等经历叙述了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两条线索结合起来构成了广阔的社会历史进程;在王大胜转业做运输公司经理的过程中,小说则以王大胜与普通工人们一起管理、经营好企业为线索,展现了王大胜如何将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转化为机智从容的企业管理模式、如何将与士兵融为一体转化为与普通工人融为一体,同时也表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团结奋进的社会面貌。尤其是在小说后半部分,西河这个人物及其所覆盖的社会生活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比例,使得小说叙事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具备了尽量宽广的社会幅面,叙事空间得到了极大扩张。因而,小说不仅仅在时间意义上是全景式的,在横向的空间意义上亦是如此。
儿童视角下营构诗意与童趣的叙事形态
这部小说在鲜活灵动的儿童视角下营构出充满诗意与童趣的叙事形态,其中饱含的正义、正气、正能量可以温暖人心、润物无声,为大小读者带来充分的审美愉悦。
在文体特征方面,小说融合了说书话本的叙事结构与英雄传奇的讲述角度,大量使用儿童视角来观察和描述战斗生活与新中国的社会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童心,虽然时空容量巨大但顺畅易读,能够最大程度贴近儿童的阅读需求,满足儿童读者的阅读期待;在语言特征方面,小说纯熟地融合了胶东方言的词汇、句式与表达习惯,人物形象的名字也充满地域特征,容易使得读者较为深入地了解胶东的革命历史与精神传统。大量的人物对白增强了小说的口语化特征,也推动小说叙事快速前进,并兼具人物性格塑造功能。在情感基调方面,小说叙事呈现为深情但不过于沉重、幽默但不过于滑稽、严肃但不过于说教的总体氛围,既能够自然而然地叙述与阐释革命传统及其精神内涵,也能够水到渠成地将其渗透到读者的阅读进程之中,达到了艺术审美与精神引导两者的同步、同频、等深、等效。通过这些努力,作为儿童文学作品,这部长篇小说无疑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体现了深厚的儿童文学创作功力。
作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刘海栖将自己既往的创作经验、审美方式、叙事能力都充分融进了《战斗英雄王大胜的故事》这部长篇小说之中,因而,这部作品可以视作其创作艺术的总结之作、突破之作,将其儿童文学创作再次推到崭新高度的同时也对长篇儿童小说这一文体形成了新的艺术创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
(作者系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