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行业报如何走好科普创新之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0-31
□王薇
提升公民的科学素质,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在这方面,行业报作为党的喉舌、行业系统的“发声器”,如何依托行业力量,发挥专业优势,让科普落地,尤为重要。本文将围绕《中国食品报》报道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及围绕食品安全、营养等开展的日常食育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介绍。
应对食品安全危急事件
有的放矢以科学破解真相
对于今年国庆期间国内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被指其酱油产品“双标”事件,《中国食品报》第一时间采访了相关行业协会,就国内消费者最关注的企业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否合规、国内是否可以买到“零添加”酱油等问题予以了回应,相关报道《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没问题 国内酱油也有“零添加”》于10月10日在《中国食品报》上刊登,并被报、网转发,从专业角度回应了公众困惑。10月13日,《中国食品报》刊发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正确看待酱油中的食品添加剂》一文,围绕酱油中的食品添加剂到底有哪些、为什么要加食品添加剂及安全性怎么样等公众关心的问题科学发声。
同样,面对近期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的“海克斯科技”话题,《中国食品报》再次发声,通过行业专家视角指出,对于食品行业舆情频发高发的食品添加剂话题,要用真科学解决“海克斯科技”问题。同时对食品企业如何做科普指明了通路,如通过视频直播、客户参与体验等方式,可视化呈现食品原料是如何种出来的、产品是如何加工的,以回应消费者对食品消费知识方面的认知需求,普及食品科学知识,补齐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中的信息不对等的短板。
构建融媒体矩阵
多通路传播科普作品
行业热点和食品突发事件如不及时科学回应,一方面会被伪专家传递不科学的声音,降低公众对食品消费的信心,甚至引发公众恐慌;另一方面会给产业发展带来影响。在传播形式上除了微信平台、报、网外,短视频以传播速度快、可视化而受到年轻受众的喜爱。对此,《中国食品报》微博视频号适时播出《钟薛高31摄氏度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及时从专业角度回应了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2021年,中国食品报社依托智囊中国食品行业智库(以下简称中食智库)策划制作了《鉴定网络热门食品相关知识》《鉴定网络热门食品安全谣言》系列视频,依靠一批院士和各领域专家的指导,相关内容分别在自办网站、“两微一端”以及《中国食品报》的抖音号、快手号和B站平台播出。其中《鉴定网络热门食品谣言》系列,抓住食品安全的热点问题,如超量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等进行科普。截至目前,《中国食品报》融媒体抖音号粉丝达172.1万、融媒体快手号粉丝158.6万、融媒体B站粉丝180万。
与行业协会携手
日常科普是重头
参与主题日活动,做好日常科普。《中国食品报》在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积极参与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承办的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科协主题日活动,多角度解读新版食品安全科普大纲。在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中,报道果蔬中的五颜六色是如何形成的等科普内容。在今年5月29日的第22个世界牛奶日活动中、2022年中国学生营养日活动中,报道学生营养、牛奶消费等多方面的内容。
与行业协会携手合作,精准推出优质科普内容。近年来,消费者对罐头食品消费观念存在“添加防腐剂”“不健康”“没营养”等诸多误区,如何让公众科学认知罐头产品?《中国食品报》坚持与行业协会携手,从日常科普入手,共同发力公众关注的热点。如长期以来,罐头食品在安全性上也一直备受质疑:产品安全吗?杀菌后还有营养吗?是不是添加了防腐剂?如何消除这些罐头食品消费误区、科学引导消费者正确认知消费罐头食品、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对此,《中国食品报》邀请协会和企业相关专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专业解答,刊登了《科学认知和消费“锁鲜”食品罐头》等系列报道,对于这些报道公众反馈积极。
食品科普任重道远
未来还需扎根行业
对于今后行业报如何在科普上发力,笔者有如下建议:一方面汇集智囊。截至目前,中食智库已汇集了食品多个领域的几百位专家学者,这些专家学者站到科普一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媒体携手传递科学知识,消除科学盲区。今后,还需要不断吸纳更多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到智库中,投身于科普工作。另一方面,和相关平台加强合作。如在食品领域,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发布了逾百个食品安全风险解析、消费提示等,如何将这些具有专业性、科学性的素材加以“修剪”,转化为通俗易懂、接地气的科普内容,再以不同形式“放大”传播,值得行业媒体思考。
此外,利用已拥有不小数量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科普教育基地”,让日常科普更深入,更接地气。这些科普基地大多分布在植根业内多年的品牌食品企业和科研院所之中,如首都粮食博物馆、北京茶叶博物馆、中国虫草博物馆、中国镇江醋文化博物馆等都依托于企业而建立,如何借助行业优势,做好公众的日常科普,还需要行业媒体与科普基地搭建平台。
(作者单位:中国食品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