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乡村振兴最厚重的底气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1-08
□《湖南日报》记者 陈奕樊
作为一名青年记者,关注青年的动人故事,记录青年的奋斗拼搏,与时代同行,与同龄人共成长,是我的幸运,也是努力的方向。
――陈奕樊
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村民在猕猴桃产业园采摘猕猴桃。龙爱清 摄
今年5月,《湖南日报》推出《奋斗者・正青春》专栏,聚焦湖南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讲述他们在不平凡青春里拼搏奋斗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通过湖南日报全媒体矩阵,直抵一大批青年读者的内心。
作为报道的参与者,回想起那些拼搏的年轻身影,特别是那些在脱贫攻坚一线奋斗的返乡大学生,仍令我眷念和动容。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时间来到第九个年头,十八洞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满目崎岖山路,到条条大路通四方;从一穷二白,到创造千亩猕猴桃“飞地”、品牌山泉水……这个湘西深山苗寨上演了发展史上的奇迹:2021年,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逾268万元。2021年2月,十八洞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在最初选题策划时,我们就在思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十八洞村,有没有令人振奋的新故事和令人动容的新面孔?青年人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拼搏奋斗,应当被记录下来。
在采写中,我接触到这样一位十八洞村的返乡大学生:在深山苗寨组建的十八洞村新青年电商工作室,用时下最热门的短视频和电商直播帮助农产品销售,助力乡村振兴。他叫施康,今年26岁,是十八洞村团支部书记。
第一次见到施康,他穿着一身苗服。后来我了解到,这身苗服也是施康直播间的“常客”,那是一股自带着对十八洞村和苗寨文化强烈的认同和骄傲。
“这一身苗服,对你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在采访的间隙,我好奇地问他。
“我有义务有责任把十八洞村的变化、苗寨的文化传播出去。”施康的话语十分坚定。
曾几何时,在外求学的施康羞于提起自己是十八洞村人。“很自卑,十八洞村感觉那么近又那么遥远,不知道怎样才能改变村子的贫困。”施康说,当时走出十八洞村,就意味着走出贫困。
2018年,大学毕业的施康与同伴在长沙做短视频创业,发展了50多人的团队。但在2020年,施康在众人的不解和诧异中离开了繁华的省城回到自己眷念的故乡,决心用最拿手的短视频为村子的发展贡献力量。
因为时常要到村子各处采风,常常被村民误解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施康说,村里的叔伯阿姨很多都没离开过村子,在传统观念里,村里能走出一位大学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应当做“大事”。
施康显然对做“大事”有自己的理解――用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2020年受疫情影响,线下渠道“失灵”,村民的特产卖不出去。施康和同龄的返乡大学生围坐在自家的火炕旁试水彼时最为火热的直播带货。“第一次直播效果不错,推介的几百斤腊肉全部销售一空。”施康用数据说话。
村里的质疑声逐渐消失了。疫情期间,施康的直播间24小时不间断营业,村民们的腊肉成了直播间的爆款,销售额累计17万多元。靠着养蜂脱贫又脱单的龙先兰通过施康的带货直播,蜂蜜销量提高了近20%。
私底下,施康的话并不多,但是一到镜头前,他整个眼神都明亮了起来,互联网“热梗”信手拈来。现在,不管多忙多累,施康每天结束村里的工作后就会开启直播,在线上售卖剁辣椒、腊肉等湘西特产。
这股韧劲让我想起了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施金通。
彼时,为了彻底拔掉十八洞村的穷根,施金通瞄准发展旅游经济的方向,带领村民修路、修停车场,完善基础设施。但这意味着要占用被村民视为“命根子”的土地。施金通不跟村民们讲大道理,就用最朴实的话:“路修好了,游客就多了,大家就可以在自家门前卖土特产了。”他更是带头做表率,拿自家最肥沃的一亩土地和被占地的村民交换。施金通说:“我是十八洞村人,用自己的土地搞村里的建设,不亏。”
今年,施金通当选了党的二十大代表。《湖南日报》围绕这位在全国脱贫攻坚路上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制作了诸多融媒产品,通过个人的视角看整个时代的变化,介绍湖南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就。作为报道的参与者,我再度深感这场伟大战役的不平凡和史诗性。
微纪录片《党的二十大代表施金通:十年,三次见到总书记》,以施金通与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见面为主线,通过施金通的视角讲述十八洞村在脱贫攻坚、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让十八洞村10年巨变可感可知。Vlog视频《小田老施的二十大时间》,聚焦参会的党的二十大代表施金通和花垣县融媒体中心新闻工作者田仁峰,通过他们参会的感受、体验和心声,展现盛会盛况。
令人惊喜的是,在十八洞村,像施康一样接过乡村振兴接力棒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借力新兴的信息技术带领村民奔赴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我和同事们都不约而同地将文字和镜头对准了这群年轻人,记录十八洞村乡村振兴路上的薪火传承――
施林娇,是施康电商工作室的合作伙伴。除了直播带货和拍摄短视频,她还出演了以十八洞村为原型、全面反映湖南“精准扶贫”历程的歌舞剧《大地颂歌》。
蒲力涛,是十八洞村小学校长兼授课教师,也是2022“美丽青年乡村教师”。2018年,他主动请缨回到十八洞村,到最偏远的教学点,默默守护山村的孩子。
今年4月,在施康的带领下,十八洞村团支部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这群“90后”的年轻人,从父辈手中接过乡村振兴的旗帜,成了十八洞村的新代言人,也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兴力量。他们的回归,让十八洞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有了最厚重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