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地方媒体做好主题报道的路径探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1-04
□高红梅
在媒体融合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创新报道形态,把“有意义”的主题宣传报道做得“有意思”,由“做报道”向“做产品”推进,让主题宣传报道“潮”起来、“活”起来,吸引更多年轻受众。
媒体融合纵深推进,新的传播形态、业态、样态不断迭代更新,主题宣传报道需要“集体作战”和全平台传播,通过实施大中小屏三线发力、多平台同频共振的实操路径,扩大宣传效能。
做好主题宣传报道,是新闻战线的职责和使命,也是检验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的重要标准。在多赛道、多平台竞争的融媒时代,地方媒体在主题宣传报道上出新出彩“出圈”,要加强策采编播全链条融合创新,互动聚力,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刷屏之作”,讲好时代故事,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
主题宣传报道,一般指以特定“主题”为报道对象、报道内容和报道重点的新闻宣传活动,大多是以党和政府的重要活动、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部署为主题,集中、连续开展的重大宣传报道活动。如何运用全媒体、快传播等手段和机制做好主题宣传报道,使其既显高度又接地气,既造氛围又聚合力,是地方媒体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的重大课题。
加强策划,紧扣主题报道重点
主题宣传报道通常传播内容多、动态变化大、持续时间长,要提升报道质效,就必须以策划为抓手,统揽全局,理清脉络,确保高标站位,让主题宣传报道契合时代要求、人民需求,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临汾电视台以高频次多形态的策划会加大策划力度,周策划针对央媒省媒发稿和本台内容生产的重点选题,早餐会针对时政报道,下午茶针对民生话题,夜沙龙针对大型活动分别进行专题策划,并结合重要节点进行“行进式”具体策划,建立前后方沟通协调机制,通过统筹指挥、协同作战,确保采编流程忙而有序、高效运行,宣传报道有声有色、亮点频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之日,第三届大河论坛・黄河峰会在临汾市乡宁县云丘山举办,海内外嘉宾共话大河文明,共商黄河保护,共谋合作发展。对此主题宣传,临汾电视台提前统筹谋划,确定开始预热、营造氛围,加快节奏、迅速升温,全面发力、掀起高潮,保持声势、回声延展四个阶段,紧扣节点、突出重点,全方位、多角度、分阶段开展宣传报道。以黄河奔腾的自然线有机串联历史线、文化线、成就线、精神线,讲好保护生态、润泽经济、繁荣人文、滋养民生的动人故事,有节奏地策划推出了“黄河交响”“河宝带你看大会”“大河回响”等系列融媒作品,“沿黄看发展”“河与临汾”等一大批重点报道、专题节目和爆款短视频,活动期间在央媒省媒转载播发32件作品,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守正创新,做实主题报道内容
主题宣传报道主题鲜明、影响深远,是地方媒体的核心产品。作为党的喉舌,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内容为王,增强内容产品的创新能力,平实务实扎实做好主题报道内容,在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与时代同向同行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主题宣传报道题材宏大,如何以小见大、化硬为软、朴实讲述是报道的关键。要精选小切口和微景观,将重大主题、宏大叙事,落脚到富有烟火气息的普通生活,从百姓视角和微观收获讲述时代发展的大变迁、大成就。在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报道中,临汾电视台就以城乡变化和人物变迁为脉络,把更多笔触、镜头、话筒对准基层一线,用小故事反映大主题、小切口呈现大图景,通过蹲点式、调研式、行进式采访,摄制“非凡十年 我的临汾我的城”“我和我的新时代”“我的这十年”等系列节目,以受众可亲可感的小切口叙事,通过群众身边可知可感的新变化、实实在在的新收获,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的辉煌成就和翻天覆地的变化。
主题宣传报道引领导向、凝心聚力,重大事件记者奔赴一线现场报道,真实鲜活、感染力强。在临汾疫情防控宣传中,推出“记者带你直击现场”“记者探访”等一系列报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和受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聚焦静态管理下群众关心的生活物资供应,记者探访保供果蔬市场超市,现场报道电话接单、无接触配货运输、社区送货到家场景,采制了有温度的《8023 驶向社区的爱》《别慌!物资正在赶往您家》等爆款短视频。突出重点,持续发力,还推出了记录高中风险区连夜终末消杀的《连夜消杀 记者带你直击现场》、见证封控在校学生校园生活的《爸妈快看 我在学校挺好的》、展现众志成城温暖前行的《有你 临汾安心》《众志成城 静待繁华》等一大批接地气、冒热气的融媒作品,受到广泛关注,全网浏览量超千万。
创优编辑,做新主题报道形态
在媒体融合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创新报道形态,把“有意义”的主题宣传报道做得“有意思”,由“做报道”向“做产品”推进,让主题宣传报道“潮”起来、“活”起来,吸引更多年轻受众。
以沉浸表达提升受众体验。打破传统的第三人称新闻叙事,大量启用第一人称视角和主观情感体验为主的新闻叙事方式,更好地呈现主题宣传报道。在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中,临汾电视台就以霍州市冯南垣村村民师红兵、汾西县段村村民蔡文明第一人称视角的亲身感受叙事,采制短视频《向总书记报告:我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向总书记报告:段村有了新变化》,打造了真实可亲、温暖可喜的良好受众体验。
将主题寓意化为互动体验。在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中,配合央视新闻特别节目《看见锦绣山河 走进我市霍州》,临汾台记者全程跟踪拍摄,1小时06分14秒全程直播;国庆期间开展“江河奔腾看中国・山西篇章”慢直播报道,使受众在参与式、互动式传播过程中,自然而然感受到成就宣传的主题内涵。在疫情防控宣传报道中,“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特别节目广播抖音同步直播,实时互动,收听收看人数达百万+。
用酷炫技术呈现精彩景观。综合运用无人机航拍、图表、H5、短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技术创新、手段创新。在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中,短视频《非凡十年 临汾巨变》以简洁明快的画面呈现临汾的光阴图谱,记录主要地标的“前世今生”,以同一地点、同一拍摄角度、将十年变化在同一画面展示,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们能深切感受到城市拔节生长,见证大美临汾、发展临汾、活力临汾的华美蝶变。在大河论坛黄河峰会主题宣传报道中,《河宝带你看大会》通过音效技术的加持,让报道更加生动地传递到受众面前,大大提升了主题宣传报道的“温度”和“鲜度”。
融合传播,做强主题报道效能
媒体融合纵深推进,新的传播形态、业态、样态不断迭代更新,主题宣传报道需要“集体作战”和全平台传播,通过实施大中小屏三线发力、多平台同频共振的实操路径,扩大宣传效能。
加强统筹编排。在主题宣传报道的传播上,一方面按照“提升客厅第一屏传播实效”深挖传播存量,以纵向“矩阵+滚动”,横向“序列+递进”进行特别编排、动态编排;另一方面强化移动优先的传播理念,时政、通告、热点信息,基本实现了移动平台的先发、快发、优发、特发,台网台微互动更加融合,向质量流量双向发力已成为常态化新闻实践。在临汾创建文明城市主题宣传中,《以建强城》《以文润城》《以德塑城》《以绿靓城》等系列专题有针对性地精准投放,打造全流程、全领域、全渠道的融合创新模式,使系列专题产生了裂变式传播效果,成效显著。
叠加传播效能。通过充分利用B站、知乎、抖音等年轻人聚集的网络平台,采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提升关注度;通过设置互动话题,以交互体验、共情空间激发受众积极性活跃性,产生交流互动,提高参与度;通过“1+N”传播运营模式,畅通平台间的内容流动,扩大影响力。本台在主题宣传报道传播中灵活运用先进技术,缩短抵达路径,叠加优化传播,融媒产品《临汾一女孩夜晚掉化粪池 外卖小哥急救命》,在自有平台发布后,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网等多家央媒省媒竞相转载播发同步跟进,受众通过评论、转发又参与到二次传播中,引发一轮又一轮关注热潮,冲上微博热搜榜,浏览量达1.5亿,矩阵式全网播发,产生叠加乘数效应,实现了传播链条、辐射范围和社会影响的最大化和最佳化。
(作者单位:临汾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