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过硬 表达创新

――专业社负责人谈如何做强做优新时代主题出版

作者:范燕莹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0-17

  □本报记者 范燕莹

  《地图上的新时代》以地图为载体,采取了时空经纬、地图叙事、信息可视化表达等形式,全面展示立体真实的中国新成就。

  《中国经济这十年(2012―2022)》用直观的数据、典型的案例,反映和评价了新时代这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和辉煌成就。

  《从深海到深空:科技征程的中国坐标》全景呈现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

  细心的读者不难看出,以上入选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的作品有一些共同点:主题聚焦“非凡十年”;出版方是专业出版社。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对话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副董事长、总编辑、副总经理徐根才,经济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陈迈利,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主题出版编辑部主任郑洪炜,请他们结合入选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案例,谈专业社如何做强做优新时代主题出版。

  多种图书入选

  展现专业社主题出版实力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请介绍一下你们出版社近年来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的整体情况。

  徐根才:今年我们精心策划的《地图上的新时代》一书以地图为载体,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我们党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新气象新作为,讲述中国故事,讴歌时代风采。

  近年来,中国地图出版集团的《国家版图知识读本》《祖国在我心中》《红色地图 百年党史》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这些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等主题,邀请相关权威专家参与编写,将地图的直观性、丰富性与文字的抽象性、深度感有机融合,集主题性、科普性、实用性、可读性于一体,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了鲜活、奋进、自信的中国形象。

  陈迈利:2019年以来,经济科学出版社入选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的4个项目均属经济学专业领域,并储备有众多相关选题。除《中国经济这十年(2012―2022)》以外,2019―2021年,经济科学出版社围绕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主题,策划出版了“辉煌中国70年”(8册)、《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1921―2021)》(4卷本)等出版物,3年来分别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

  郑洪炜:除了《从深海到深空:科技征程的中国坐标》,我社的《辉煌中国 科技强国梦》入选中宣部2017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这两部作品都是以“全景呈现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成就”作为选题思路的,充分发挥了我社综合性科技出版社的资源优势。

  不断突出特色

  形成差异化优势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专业社的主题图书有哪些特点?在策划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徐根才:专业社的主题出版策划应该注意,将选题开发与自身专业特色、出版优势有机结合,将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避免选题的同质化和资源的浪费,推进主题出版的良性深入发展。

  我们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大做强做优主题出版,充分利用地图所独具的文化属性和传播力,深入挖掘再现历史承载和时空演变特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通过多元化视角和创新性表达,着力用地图讲好中国故事,用地图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主题出版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陈迈利:主题出版是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而进行的出版工作。作为专业社,主题出版策划事前应该围绕这些问题、事件和活动展开深入学习研究,注意发挥好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出版特长,从自身的专业出发,找准契合点,组织策划相关专业领域有特色、有价值、有影响的选题。同时,开发系列选题,增加选题厚度,做好选题储备。

  郑洪炜:做主题出版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是:如何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既有宏大叙事又有动人细节。专业出版社要做好主题出版,一是充分发挥自身专业资源优势,二是力争在选题切入点和呈现视角上出新,三是着力挖掘细节使读者产生共情。

  以我社出版的建党百年主题图书《见证百年的科学经典》为例,编创团队在挖掘细节上下了极大功夫。如在介绍著名动物学家秉志的成就时,重点刻画了这样一个细节:当他辞世后,家人在他常穿的一件上衣的口袋中,发现了一张小卡片,上面记录着他日日警醒自己的关于做人和治学的几句箴言。秉志直至去世前一天,仍然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坚持工作,他所代表的中国科学家,把对民族复兴的渴望融进看似简单平凡的日复一日、持续至生命终点的勤恳工作之中。

  触达更多读者

  实现“双效”统一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主题出版只有真正触达读者,为广大读者所接受,才能实现“双效”统一。结合你们出版社近年来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案例,谈专业社的主题出版策划如何兼顾主题性与大众性。

  徐根才:以《红色地图 百年党史》为例,考虑到读者对象是青少年,我们将不同时期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理论成果及建设成就的反映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革命性、人民性的解析融入整体设计,帮助青少年夯实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根基,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做好主题性与大众性的兼顾,我们在强化有意义的同时重视有温度,遵循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规律和阅读心理特征,关注青少年的阅读情境体验,通过内容和形式的精心设计寻求契合点,使党史学习教育如沐春风,在地图文字间浸润心田。目前,《红色地图 百年党史》销量近9万册,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陈迈利:专业出版社做主题出版工作,做好主题性与大众性兼顾,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需要创新出版物内容表达和呈现形式,增强可读性和亲和力,打造导向正确、内容丰富生动、形式灵活多样,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主题出版物。加强主题出版选题编校、装帧设计、印制等全流程控制,确保出版物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印制质量,打造文质兼美的精品图书。如《中国经济这十年(2012―2022)》一书用直观的数据、典型的案例呈现新时代这十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其图文并茂、印制精美、文字生动,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该书面世不到一个月销售即超万册,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强化统筹推进

  抓好组织保障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请简要谈谈专业社做主题出版的整体思考。

  徐根才:一是要体现专业特色。经过近70年的经营发展及专业积淀,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已成为国家法定地图的权威出版机构和国内地图出版的龙头企业,拥有雄厚的地图主题出版资源,为策划出版相关优秀地图类主题出版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要超前谋划选题。近年来,我们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及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充分发挥地图出版专业特色和比较优势,深挖主题出版资源,打造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三是要选择优秀作者。优秀的主题出版物是学术准确性、思想深刻性、表达生动性结合的产物,既要把好政治导向关又要贴近现实,既要有学理深度和学术厚度,又要学会用群众感受说话,既要深入又能浅出,因而对作者的选择要有较高要求。四是要加强主题出版的深度融合。为了扩大主题出版物的受众面,我们一改以往单一纸质出版的载体和形式,探索与融媒体“牵手”,以纸质图书为源头,通过音频、视频和各类APP平台,实现纸质图书的多元化开发,以撬动产业链的延长和扩展。

  陈迈利:专业出版社做主题出版,需要结合自身的专业定位,做好顶层设计,以重要时间节点为坐标,积极超前谋划,研究制定重大主题项目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路线图和时间表;发挥好自身优势,加强选题创新、内容创新、思想价值创新,深耕厚植相关专业领域,开发系列化主题作品,形成有特色的产品体系,做好项目储备;积累学术资源,凝聚一批位居学科前沿的权威作者,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精通专业知识、能吃苦、能战斗的骨干编辑队伍等。

  郑洪炜:我社是为数不多的专门设立主题出版编辑部的科技出版社之一。社领导和社选题委员会非常重视主题出版工作,较好地处理了主题出版与发展主业的关系、集中攻关与广泛参与的关系。

  我社在部署主题出版工作时,将主题出版短期目标与出版社中长期发展目标统筹考虑,立足长远发展,避免急功近利,使主题出版真正成为科技出版社利用自身独特优势资源发展主业的驱动力量。主题出版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组织保障是其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我社通过绩效考核政策等一系列措施,避免了主题出版工作陷入“重集中攻关、轻广泛参与的”误区,充分发挥了我社作为综合性科技出版社的资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