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出版十年寻脉

――从2012年到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浅析主题出版发展路径

作者:张雪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0-17

  □张雪娇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2003年开始实施主题出版工程时,提出了“主题出版”的概念。2012年“迎接党的十八大重点主题出版物”选题征集标志着主题出版走向成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主题出版也被提升到国家出版战略的高度。

  近年来,随着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业界和学界对“主题出版”有了新的认知。本文以2012―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入选选题为样本,从选题重点、入选数量、载体形式、选题特色等方面,通过对主题出版策划作粗浅的分析和探讨,将业界对主题出版策划的思路进行简要归纳。

  主题出版选题重点

  主题出版的首要功能是传播主流思想,主题出版物的传播是最直接、最有效地弘扬主流价值的方式之一。10年来,主题出版工作坚持正确导向,准确把握并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大力宣传党中央的理论方针政策,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解读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

  回顾2012―2022年的主题出版工作,无不突出了重要的时间节点:

  ――2012年围绕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建设和成就、迎接党的十八大等开展主题出版活动;

  ――2013年围绕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双百”出版工程第二期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等开展主题出版活动;

  ――2014年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等开展主题出版活动;

  ――2015年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和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等开展主题出版活动;

  ――2016年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开展主题出版活动;

  ――2017年围绕迎接党的十九大、庆祝建军90周年、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等开展主题出版活动;

  ――2018年围绕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宣传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等开展主题出版活动;

  ――2019年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等开展主题出版活动;

  ――2020年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等开展主题出版活动;

  ――2021年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等开展主题出版活动;

  ――2022年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等开展主题出版活动。

  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方向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相对稳定并成为主流的工作内容、现实需求和理论问题,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阐释等;二是党和国家的年度工作重点,也是公众关注的重大事件,如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出版工作;三是为某个事件、活动的周年纪念,形成重要的时间节点,如2013年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2年党的二十大等。

  从2012―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方向看,主题出版的选题从最初集中于政治读物,逐步扩展至关注党、国家和社会的核心问题,以及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出版界每年围绕这些重点,聚焦主题主线,推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在这些出版物中,既有学术专著、普及读物,又有文学作品、大型画册,还有形式新颖、感染力强的融媒体产品。通过主题出版,既满足了群众的阅读需求,又为党和国家大局大事营造出良好的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

  主题出版选题分析

  申报和立项数量。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的申报载体形式主要分为图书选题和音像电子出版物选题两种。根据各年度公布的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通知,统计汇总2012―2022年历年申报和立项数量如图。

  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2012年到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历年申报数量均在1000种以上;2020年以来,申报数量在2000种以上。除个别年份外,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其中,2016年比2015年申报数多出390种,增长率达到27.84%。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又恰逢中宣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10周年,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精品图书、提高社会影响力成为重中之重。

  另外,2020年比2019年申报数量多出376种,增长率达到20.25%,立项总量也多出35种,增长率达到38.89%。产生这一变化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2021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围绕上述重要时间节点,出版界提前启动、精心谋划了一批主题出版物;二是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努力并付出牺牲,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为展示这一壮举,出版界策划了一批图书和音像制品,讲述中国为战疫所作的努力。

  主题集中度分析。主题出版主要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题材、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理论等主题。以庆祝整数年份的重大历史时刻为例,从2012―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主线看,正逢我国多个重大时间节点,所入选的重点出版物选题清晰地体现出这些重大主题主线。

  例如,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与改革开放有关的重点选题在当年的81种重点选题中占了26种,占比达到32%;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之相关的重点选题在当年的90种重点选题中占了49种,占比达到54%;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与扶贫脱贫、小康社会有关的重点选题在当年的125种重点选题中占了30种,占比达到24%;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与之相关的重点选题在当年的170种选题中占了67种,占比达到39%。

  选题类型分析。选题类型逐渐复合化。201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方向主要包括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建设和成就、迎接党的十八大,到2014年重点选题方向包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中国成立65周年,再到2020年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2021年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辛亥革命110周年、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阐释,以及2022年的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阐释党中央关于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围绕阐释中国之治的成功密码等的内容来看,在国家导向和行业实践尝试推动下,主题出版从一开始的传统题材政治类读物向多元叙事转型,入选选题除党史、国史、军史及重大节庆等传统题材之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当代中国现实与治国理政类等复合型选题增多。

  选题特色分析。对比分析十年来入选的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不少出版社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推出了精品力作。如2015年入选的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开往世界的中国高铁》、2017年入选的中国林业出版社的《绿色发展与森林城市建设》、2018年山东画报出版社《中国时刻:40年400个难忘的瞬间》等。再以2020年扶贫、抗疫主题为例,人民卫生出版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丛书、人民音乐出版社《童声传递中国梦――儿童合唱歌曲精选专辑》等,均是立足各社专业领域,深挖优势特色,将选题做出新意。

  2022年,为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围绕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出版社结合自身优势推出一批深刻解读成就背后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的学习读物。如中国统计出版社《奋进新时代 谱写新篇章――从十八大到二十大》、新疆人民出版社“放歌天山――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文学”丛书等。

  主题出版选题思考

  提早谋划、提前启动。只有提前策划,主题出版才能以更加敏锐的视角、更加深刻的思想认识、更加灵活生动的表现形式推出经典作品。这就要求出版社要有超前意识和政治敏感性,围绕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重大事件及节点提前谋划,按时出版。

  如2022年是建军95周年、邓小平南方谈话30周年,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等,这些主题都需要出版社提前进行布局和策划。提前了就可以优化选题,优化作者。尤其是一些题材和规模宏大的主题,因为整体把控难度大,写作周期长,所以需要更早的策划和更细致的出版准备。

  加大数字内容的开发。随着移动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浸入,阅读内容与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即数字阅读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2012―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入选数据显示,音像电子出版物类的选题,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均有20种,分别占当年立项总数的20%、17.39%和28.57%;而近3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分别有15种、25种和20种,分别只占立项总数的12%、14.71%和12.5%。可见主题出版数字内容的开发与推广亟待加强。

  随着媒介形态和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为实现主流价值社会化表达的目的,出版社应适应新型出版形式,加大数字内容的开发,积极探索新载体新路数,实现主流价值观念的入耳、入脑、入心。

  推进内容形态融合。内容形态融合,即利用数字技术开发多种出版形式,丰富读者阅读体验。目前已经出现“纸质书+电子书+有声书+短视频+AI+VR”的多媒体传播形态。

  比如,入选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的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童心向党・百年辉煌”书系,便利用5G技术,结合AR、VR、MR,给读者带来从文字到“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题出版要聚焦内容和用户,应用新技术创新出版产品形态,可选取一些富有情节或目标性强的图书内容进行二度挖掘,更好地满足个性化、网络化的阅读需求和传播方式,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加大走出去力度。2022年中宣部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申报指南中第一次增加第6项主题出版国际化内容,对有关出版单位积极做好主题出版国际化工作是有力推动。

  各出版单位在接下来的策划和选题当中,应结合自身优势和资源,着眼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提前策划、出版一批阐述我国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的优秀读物,推动主题出版图书更好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