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聚焦“非凡十年” 打造主题精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0-17
□本报记者 范燕莹
主题出版
选题重点
十年来,从最初集中于政治读物,逐步扩展至关注党、国家和社会的核心问题,以及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
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申报数量
整体呈现增长趋势
2012―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历年申报数量均在1000种以上
2020年以来,申报数量在2000种以上
2022年主题出版物
160种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
今年国庆期间,北京王府井书店设立“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主题展区,集中展出了一批主题出版物。
张雪娇 摄
以精品主题图书迎接党的二十大。
本报记者 洪玉华 摄
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既是作为出版单位的使命所在,也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前不久,160种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公布的消息引发业界广泛关注。《新时代这十年(2012―2022)》、“新时代这十年”丛书、《十年伟大飞跃》、《中国经济这十年(2012―2022)》、《新时代的中国》……广大出版单位结合自身定位,把握关键时间节点,围绕“非凡十年”主题积极策划推出一批优秀主题出版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为此,《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聚焦入选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中的“非凡十年”主题图书,采访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谈如何围绕这一主题打造精品力作。
谋划好选题
结合定位,以独特视角切入时代主题
新时代十年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加速演进的十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极不寻常,也极不平凡。近日,由当代中国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联合推出的“新时代这十年”丛书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与会专家对于丛书的出版价值和出版特色展开深入研讨。“新时代这十年”丛书由《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总卷和新时代的党的建设、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外交等9部专题卷组成。“‘新时代这十年’丛书,是对新时代中国十年的全面总结。”谈及该书的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兼当代中国出版社社长李正华向记者表示,丛书的出版,对于推动“四史”研究常态化,构建国史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民出版社此次有多本图书入选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新时代这十年(2012―2022)》《十年伟大飞跃》是其中两本专门聚焦“非凡十年”主题的图书。“这两本图书各有特色,《新时代这十年(2012―2022)》是一部全景式展现新时代这十年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权威历史读物。《十年伟大飞跃》是一部从新发展理念角度概述十年成就的献礼之作。”这两本书的责任编辑之一翟金明说。《新时代这十年(2012―2022)》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编写,根据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全景式叙述了从党的十八大至党的二十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十年伟大飞跃》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写。全书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一逻辑主线,从十个方面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专业出版社结合自身定位进行策划,以专业视角切入“非凡十年”这一主题,推出各具特色的图书选题。如,经济科学出版社的《中国经济这十年(2012―2022)》、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从深海到深空:科技征程的中国坐标》、中国地图出版社的《地图上的新时代》、中国统计出版社的《奋进新时代 谱写新篇章――从十八大到二十大》、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新时代科技创新突破》等。
“当下正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出版一本反映我国科技事业十年来踔厉奋发、实现跨越性发展的图书,让广大读者清晰直观地了解我国向科技强国迈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辉煌历程,作为科技类出版社,我们责无旁贷。”谈及《新时代科技创新突破》的选题策划初衷,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总经理赵猛表示,山东科技社结合自身出版定位和特色,积极策划出版科技类主题出版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对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科技类主题出版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该社在策划主题出版选题时,围绕科技创新、科学家精神、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人民生命健康等方面,切入时代主题,在导向正确、质量过硬的基础上,积极策划兼具高度、深度和温度的主题出版物。
确定好作者
不但要权威,关键还要适合
好选题要有好作者,对于主题图书出版更是如此。“对于主题出版来说,提升认识、确定选题相对容易,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作者。”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辑蒋丽君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主题出版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学者,又要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既能高屋建瓴、深入研究,有思想,又要深入浅出、平易近人,有意思。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新时代的中国》是一部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取得的重大成就的著作。通过生动故事、准确数据、权威论述,既强调客观介绍宏观的重大主题,又注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具体来说,《新时代的中国》的作者选择是怎么确定的呢?蒋丽君介绍说,出版社在一次培训中听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部教授沈传亮严谨而生动的讲座,交流后了解到沈传亮教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改革开放史、党的决策理论与实践研究,正在研究新时代的课题,于是,确定了最佳作者,锁定了《新时代的中国》书稿,作为新时代丛书的一种。新时代是宏大的主题,为此,出版社特别邀请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作为丛书主编,一是为稿件指导和把关,二是策划设计新时代丛书的其他相关选题。
“依靠高端作者资源,保证主题出版物内容权威。”谈及主题图书出版经验,李正华表示,当代中国出版社以“关注当代、阅读中国”“为国修史、为民立传”为出版定位,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平台的专家和作者资源,从源头上保证主题出版物内容的权威性,努力打造全国最权威、最系统、最具影响力的国史专业出版阵地和“当代中国”系列成果展示平台。
“记录好、呈现好伟大的时代变迁,讲好中国发展的故事,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是经济类出版社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中央文化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经济科学出版社社长李洪波介绍,《中国经济这十年(2012―2022)》的主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武力和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贺耀敏担任。编写组的大部分成员曾参与《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和《改革开放简史》的编写工作,对新时代这十年的经济发展和成就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把握。
落实好细节
精耕细作,方能打造精品力作
一部主题出版精品力作,内容和形式都非常重要。在好内容的基础上,编辑还要积极探索主题图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精耕细作,增强主题图书的可读性、感召力,让主题图书更接地气,这也是编辑力的一大重要体现。
主题图书既要坚持高起点、高站位,同时又要接地气,操作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深海到深空:科技征程的中国坐标》一书在谋篇布局上就曾遇到了这样的难题:若侧重于科技领域的系统性则图书学术属性较强,阅读体验较差,传播的有效到达率较低;若侧重于对重点成就的介绍,虽有助于提升读者的感性认识,但容易使读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难以对科技发展全貌特别是不同领域间的逻辑关系建立清晰认知。
怎么解决这一难题,考验编辑对于书稿内容的创新呈现能力。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主题出版编辑部主任郑洪炜介绍,《从深海到深空:科技征程的中国坐标》参考借鉴了科学纪录片的编排手法,力争在谋篇布局上做一些探索性创新。本书以从万米海底到浩渺宇宙的空间维度为“经”,以基础研究及高新技术不同领域为“纬”,直观呈现新时代重大科技成就的精准“坐标”,通过“探海”“入地”“竞速”“求精”“格物”“聚力”“登极”“飞天”8章内容,为读者构建起我国新时代科技创新的全景版图,力争在保证系统性、逻辑性的前提下,为读者带来更佳阅读体验。
主题图书的编辑力贯穿于编辑出版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有了好作者、好内容,出版方还要有抓落实的能力,而抓落实则体现在编辑出版的每一个环节。“在《中国经济这十年(2012―2022)》的出版过程中,从大纲设计至成书历时9个月,出版社的编辑与专家学者们就章节安排、参考文献核实、图片筛选、装帧设计等做了多次反复细致的沟通。”李洪波介绍,“编写组在撰写过程中精益求精,不断更新内容,仅是集中的审稿会平均每个月就不低于一次,我们的编辑工作一直贯穿其中,不仅要及时做好每次审稿会的意见整理与反馈,而且要紧跟最新政策,确保内容和数据的真实完整、及时准确,也要尽力协调前后章节在内容表述、数据更新、行文风格等方面的一致性,力求将这本主题图书完美地呈现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