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坝坝席”一段暖记忆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0-11
□上游新闻记者 唐小堞
“坝坝席”,是川渝一带特有的传统民俗宴席,少则几桌、多则几十桌。宴席一般是在房屋院坝摆开,故称“坝坝席”。这曾是重庆街坊间常见的聚餐方式,八仙桌顺着街巷坝子摆开,热热闹闹就把节过了。
曾几何时,院坝小巷变身高楼小区,城区里的“坝坝席”逐渐消失。如今,随着重庆城市有机更新,老街巷正延续着城市文脉,“坝坝席”回归了,也留住了老重庆的记忆。
山城巷,坐落在长江之畔,依山而建、沿崖而上。一条山城巷,浓缩百年山城时光。作为重庆市28个重点传统风貌区之一,拥有古老巴渝民居、典型山地特色的山城巷,是重庆历史文化和山水特色的缩影。
1902年,重庆仁爱堂附近,法国传教士为路人们点亮了一盏照明的电灯。从此,这个重庆的小巷有了一个别致的名字――“天灯巷”。百年时光过去,“天灯巷”早已更名为山城巷,而这里保留了许多明清以来的院落、吊脚楼等历史建筑,是重庆“母城”的重要记忆。
岁月变迁,历经百年沧桑的山城巷也曾破败衰老。自2018年以来,重庆市渝中区对山城巷进行“微更新”改造,通过保留历史建筑肌理和脉络、完善公共基础设施、适度调整片区功能等举措,打造出一个有文化、有记忆、有新生、有活力的山城巷,受到市民和游客的青睐。
今年国庆假期我再次走进山城巷,历史建筑、石墙石梯、老巷古树,感受着重庆独有的“烟火气”。
石板路旁的青瓦房里,飘过来油茶豆腐脑香味;高高的黄桷树下,小孩在大人的肩膀上骑着“马马肩”……市井趣味的雕塑,沿街展示的老物件,仿佛记忆中的老重庆就在“眼前”。
10月1日,山城巷栈道口“坝坝席”如约开席。这也让我可以与居民、游客一起,坐在石板路的竹凳上,一边吃“坝坝席”,一边看川剧,品味独特的山城民俗。
桌上的菜共有九道,分别有五香熏鱼、粉蒸肉、回锅肉、烧白、白斩鸡、灯影牛肉、辣子鸡、炝炒上海青、黑芝麻汤圆。每上一道菜,大家都迫不及待想品尝一口。尤其是传统川菜回锅肉,肥而不腻,很快就被大家“消灭”一空。
也许,大家吃的不只是美食,更重要的是老重庆风味。
席间还有不少重庆老居民,他们看到山城巷要开“坝坝席”,就第一时间抢名额。詹晓娟作为一名“60后”老居民,对“坝坝席”有着浓浓的感情。
詹晓娟告诉我,自己就是吃着“坝坝席”长大的,现在城里的“坝坝席”很少见了,“山城巷这样的活动很有意思,让我们重温儿时回忆,也让年轻人感受老重庆的民俗文化。”
现场,川剧变脸“好戏”上演,更为大家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来自福建的游客汤园带着朋友一起参加了“坝坝席”,看到变脸精彩之处更是开心地鼓起了掌。“山城特色、老街风情、传统民俗都在这里交融,让人感受到深厚的巴渝文化历史沉淀。”
街坊、游客吃得欢乐,也看得尽兴,摆起了“龙门阵”,拉近了彼此距离。
一台“坝坝席”,留住的是老重庆记忆;城市的有机更新,传承的是重庆历史文脉。
压题图为唐小堞在山城巷现场体验“坝坝席”。
上游新闻记者刘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