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五十年风雨兼程 五十年风华正茂

作者:马小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9-20

  一线教师和罗增儒教授,作为《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以下简称《中数参》)读者、作者的两种典型代表,曾这样评价《中数参》:“哪里有中学,哪里就有《中数参》。”“没有《中数参》的书架是不完整的书架,未读《中数参》的教师是不无遗憾的教师。”

  他们用朴素的语言,对《中数参》50年的发展给予了通俗的“描摹画像”。这份看似线条恬淡、风格简约的“素描画像”,却承载了《中数参》几代人的努力和半个世纪的奋斗:50年初心不改,竭诚为中学数学教学服务,为中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50年意志弥坚,潜心为深耕教育教研者雕琢成果,为敢于仗义执言者广开言路。今天,我们可以自信且自豪地说,《中数参》的50年,是充满科教兴国情怀的50年,是努力服务教学使命担当的50年,也是引领教研创新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50年。

  敢为人先,踏着历史的节拍创刊

  1972年10月,尚值“文革”期间,但全国大学在长时间“停摆”之后恢复招生,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的老师们以教育家的智慧和眼光,敏锐地捕捉到了教育“复苏”的讯息,率先创办了国内第一家中学数学教学刊物――《中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1974年更名为《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没有独立的办公室,没有全职的编辑,向中学免费寄赠。当时的《中数参》,是一株长在贫瘠“文化沙漠”上令人惊叹的“奇葩”。

  与时俱进,随着改革的浪潮发展

  在学习资料极度匮乏的20世纪70年代,《中数参》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教材之外的资料,成为教师的“良师益友”。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研成果的丰富,《中数参》不断更新理念,丰富内容,既服务教学,又引领教研。创设了《课例点评》等品牌栏目,刊发了张奠宙、涂荣豹等先生的专家专文,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曾多次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年年名列前茅,成为同类期刊中连续出刊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的期刊。那时的《中数参》,是引领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旗舰”。

  当然,在《中数参》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中,我们不能忘记这些名字:王至善、魏庚人、胡宗慎、朱恩宽、李珍焕、兰纪正、高安民、石生民、叶向东、段养民、刘萍、马小为,他们是历任的期刊管理者、负责人、主编,是曾经和现在《中数参》成长和发展的奠基者、建设者。

  昂首阔步,直面时代的挑战转型

  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中数参》一刊引领,多元开发,整合学科资源优势,发挥专家智库作用,编辑出版工具书、视频U盘、光盘等多媒体融合出版物,网站、微信公众号也先后上线,逐步建立起“刊―书―盘―网―教师服务”一体化的经营体系,社会效益显著,经营年利润突破500万元大关,此时的《中数参》,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

  踔厉奋发,坚守办刊的初心前行

  《中数参》的50年,是一个期刊的成长史诗,是一段历史的文化印记。50年刊庆,是《中数参》和无数作者读者共同的盛事。我们精心策划了系列刊庆活动,感恩作者,回馈读者。其中“五十位最受欢迎作者”的网络投票超过了400万人次,影响极大。我们要和作者读者一起,共享这一刻的喜悦和荣光;我们要和作者读者一起,把我们的名字镌刻在中国初等数学教育教研的历史上。

  风物长宜放眼量。过去的50年,《中数参》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在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未来的50年,我们仍会秉承办刊初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国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大政方针下,按照学校和总社发展规划,深度服务教师专业发展,不负读者期待,不负媒体担当。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教育创研,力同心。

  (作者为陕西师大出版总社《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