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种仪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9-08
□杨桂敏
凡事,都讲究仪式感,读书亦是如此。古人读书的仪式感更强烈些。除去读书前必备的洗手净面之外,凡是诵读佛经和圣人所作的经典著作,首先要沐浴焚香,而后再在清洁的书桌上进行阅读。
为了显得对读书这件事的重视,我阅读也极其注重仪式感。记得上大学时,每每逛书店,必定会买好几本喜欢的书带回宿舍。只是买,并不急于阅读。每次读书前,我都在想:那么好的书,要是在理想的环境中阅读就好了。我所谓的理想场所是一个安静的私人空间,且要有书架,最好还要有沙发。但那时住的是集体宿舍,没有单独的空间,除非自己可以到校外去租住。为此,我努力做兼职挣钱。
到了大三,我终于在学校附近租下了一个单间。那是一个部队的干休所,一进门有一片小竹林,竹林旁边有三棵大大的银杏树,时不时还有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当我搬进去的时候,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我到二手市场购置了一个大书架,郑重其事地把我的书们摆放到书架上,看着那些属于自己的“宝贝”,心里很是满足。但转念一想,似乎还缺点啥;对了,沙发。于是又跑到旧货市场淘来了沙发,后来又是书桌、椅子、茶几……这下可以开始看书了吧!不行,看书的时候是不是还要听点音乐啊?还差一个CD唱机。可是,CD唱机有些贵,除去房租、押金、购置完“家当”,自己已经弹尽粮绝了。可是,我一旦决定要买的东西就会念念不忘。我又开始拼命赚钱,省吃俭用。大概三个月后,终于如愿以偿地买了一个CD唱机。有了唱机,需要买CD唱片。于是自己又专注于收藏喜欢的明星的CD。心想,反正书已经买回来了,是自己的了,过一段时间再看吧!如此往复,不觉到了大四。毕业之际整天忙于实习、写毕业论文、找工作等等,静下心来读书的事也就被搁置了。
时间一晃到了结婚以后,因为房子小,老公把我的很多杂志和书都整理出来当废品卖了。我非常生气,他却说:“摆着那么多书,从来没见你看过!”我顿时哑口无言。我开始思考,或许我真的是病了,而且还病得不轻。我就是一个典型的装备控,做事之前一定是各种万全的准备,但就是不行动。
我不再囤书,而是买一本看一本。对于阅读的场所也不讲究了,不再苛求。随身背一本书,在等公交的时候看,在地铁上看,在上班午休时间看,在陪伴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看,睡前看……有时躺在床上看,有时斜倚在沙发上看,还有的时候边嗑瓜子边看。总之,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碎片化时间阅读,看书时也旁若无人似的无拘无束。不知不觉,我读过的书又摆满了整整两大书架,做的读书笔记也有10余本。从此,老公再也没有干涉过我看书。
我不禁感慨:原来真正的阅读并不是非要正襟危坐在图书馆、咖啡馆,或是特定的某个场所才能看。我们现代人,生活节奏和压力那么大,属于自己系统的时间本来就很少,如果不抓紧机会阅读,那么,那些宝贵的时间就会白白溜走,那就太可惜了!
其实,当你开始阅读时,影响你阅读感受的根本就不是阅读环境,而是书里的内容。最重要的是那份根植于心的“喜欢”,是你能利用的各种可能沉浸的时间和投入的精力。而醉心于阅读的人,是不会追求仪式或是流于形式的,只要一本书在手,就能随时展阅。在哪里还不是一样看书?
我们只要打开书开始去阅读,就足以超越庸常了,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种高级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