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和平实验小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全国优秀教师冷玉斌:

要做给学生带好书的“精灵”

作者:范燕莹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8-12

  □本报记者 范燕莹



  “对于读者来说,阅读就是在现实之外拥有更多经历与旅程。教书育人尤其如此。”从一名乡村教师,一步步成长为全国优秀教师,进而走上儿童阅读推广之路,深圳市龙华区和平实验小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冷玉斌从教已逾20年,一路阅读、一路教书,读书早已融入了他的生命。也正是读书,成就了他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好书帮助建立教育观念

  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冷玉斌说,这些年,有相当多的教育类书籍对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教师专业成长产生过影响,就某一阶段来说很重要。如果要选出更为重要的,《教海漫记》《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古典学术讲要》这3本书正好分别对应他从教的新手期、成长期与当下这一阶段。

  1998年,冷玉斌刚刚走上讲台,怎么带着孩子学习语文,怎样在课堂上提问、怎样与孩子们展开对话……这些今天看来不过常识的事情,当时却把他难倒了。2000年年初,小学语文专家于永正的《教海漫记》被冷玉斌在学校图书室发现并借回阅读。“正是从《教海漫记》中,我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课堂,也朝着真正的课堂进发了。”

  工作七八年之后,正处在职业成长期,这时的冷玉斌读到了美国教育学者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在这本书中,作者直接将“关心”看作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提出“关心”必须主导学校课程,因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谈到这本书的影响,冷玉斌说:“从此,我个人觉得我的教学实践与追求里,对学生始终有‘关心’这一维度与底色。”

  学者张文江的《古典学术讲要》是近10年来冷玉斌反复阅读的一本书。冷玉斌曾撰文谈到书中共讲到五大方面:有传统――古典之魅,有课堂――教学之场,有智慧――学问之通,有善良――为师之道,有气息――人情之醇。“这一著作对我的教育观念有打通之力,帮助我这些年能植根传统,一点点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教育观念。”冷玉斌说。

  教师要更有效率地读书

  这些年,冷玉斌一直致力于儿童阅读推广,因此,在他的阅读范畴里,童书是很大一块。“这些童书,既是为自己而读,保持一颗童心,学会理解儿童,也是为了学生们而读,它们就是我有可能奉献给学生的一件又一件礼物。”冷玉斌说。

  当冷玉斌把这些好的童书带入教室,带入课堂,他最大的欣慰就是,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着该是多大的喜悦啊”。他认为,自己不阅读,如何了解这些好书,又如何将它们选为礼物?而且,这礼物还需要多样,还需要更新。因此,他想要做那个总能带给学生们好书的“精灵”,那就必须自己阅读不辍。

  对于教师阅读,冷玉斌在他的《教书・读书》《教书这么好的事》两本作品里,几乎有一半的篇幅在讲“读书”这件事,他经常与老师们交流的三句话就是:阅读是一种自我教育、阅读是遇见高人、阅读是给生活以意义。

  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很多老师感慨没时间和精力阅读,冷玉斌认为,阅读是否能进行,不完全是时间问题,时间是阅读的背景,如果真正有意识、有兴趣,乃至热爱,时间都不是问题。

  冷玉斌建议教师们制定一些阅读规划,比如,对教育经典的研习。经典是一口深井,往下挖掘,往往事半功倍;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以书为单位,规划几时读完、每天的进度等,做好自我与时间的双重管理。另外,现在有很多教师共读活动,或者读书会之类,根据共读的书目或个人兴趣选择加入,在一个读书群体中获得更多收益。总之,读书之后,要能有一些由书而起的事情,这样一来,这本书不但会真正属于你,还能带来更多的读书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