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市特级教师常生龙:

教师阅读,是一种专业阅读

作者:范燕莹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8-12

  编者按 当下正值暑假,对于教师来说,放下了教学任务,正是通过阅读帮助个人获得职业成长的绝佳时机。教师阅读读什么?怎么读?本版邀请三位教师对此展开讨论,请他们讲述自己的阅读故事,提出对教师阅读的建议。

 

  □本报记者 范燕莹

  “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有各不相同的成长机遇和路径,但有一点是不约而同的,他们都非常善于阅读,都将阅读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些年,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常生龙一直非常关注教师阅读话题,并撰写多本专著,倡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从《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到《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2:终身学习,终身成长》,再到新作《教师阅读那些事儿》,这些书中都体现着他对教师阅读理念、路径的思考和对教师多读好书的美好期许。

  教师要有良好阅读习惯

  近日,《中国教育报》举办“给老师的读书会”线上活动,常生龙受邀成为读书会的首位领读人,在选择领读书目时,常生龙首先想到的是近20年前他读到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这也是对他影响很大的一本教育学著作。近20年来,常生龙反复阅读这本书并撰写了多篇心得体会文章,还将此书推荐给其他教师和管理者。

  人们常说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那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本领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如鱼得水呢?常生龙认为,答案或许不止一个,但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遇到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时,善于通过阅读来获得灵感、寻找答案、慰藉心灵,是教师最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本领,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自己就必须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反观当下教师阅读的现实,教师工作日渐繁忙,这是不争的事实。深层原因在于一些教师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善于从书本中找寻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的妙招和良方。“越是在工作繁忙、心浮气躁的时候,越要善于把阅读作为自己的优先事项,给自己创设和专家、优秀教育工作者‘对话’的时空,从中汲取教育智慧和力量。”常生龙表示。

  梳理阅读路径与方法

  常生龙的新作《教师阅读那些事儿》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他在书中从教师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怎么读、怎样让阅读更有成效等4个方面,以问题导向对教师阅读中碰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回答,帮助教师梳理阅读的路径和方法,也对自己的“七巧板”阅读体系进行了介绍。

  什么是教师的“七巧板”阅读体系?它是如何构建的?这还要从常生龙获评上海市特级教师的经历说起。2005年,常生龙获评上海市特级教师,这原本是值得高兴的事,但他担心自己学识有限会愧对这一荣誉称号,于是给自己确定了每周读一本书,写一篇3000字以上读后感的学习目标,从那时起一直坚持到现在。慢慢地,通过阅读逐渐构建起了“七巧板”阅读体系,即围绕学科本体、课程建设、学习理论、教育管理、教育哲学、五育并举、先进文化等开展阅读,不断拓展知识视野,不断厚积精神底蕴。

  “我始终认为,教师的阅读既是一种示范阅读,更是一种专业阅读,教师自己不阅读,培养不出会阅读的学生。”常生龙认为,教育正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教师面对的改革任务异常艰巨,教育实践中将要面对的困难、需要破解的瓶颈问题也会成倍增加,而阅读很有可能就是让自己破茧重生、突破瓶颈的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