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立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8-12
转眼间已经立秋,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秋色有着五彩斑斓的热烈,又有着片片黄叶的温柔。秋天是凋零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同时秋天也是一个思念的季节。秋天,是历代文人争相吟诵的时节。秋天到,一起去品味古诗里的秋词,感受秋景和秋思。
立秋,秋之始,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立秋,七月节。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古人对秋的感怀,最早可追溯至《诗经》,“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是对秋季万物变化的感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古诗中总有一股悲秋的情结,天人合一,一种自然与生命的融合。
唐代李白的《秋风词》:“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这是一篇悲秋之作,诗中的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给人一种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内心真性情的流露,对心上人的思念,更是深情幽婉动人。
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诗好像一幅清新的山水画,将雨后秋凉,松间明月,清泉流声的美丽景色,以及浣纱女在河边的欢笑声,描写得细腻传神,让人仿佛伫立于秋景,眼前渔船穿荷而过,真切而生动。
秋天往往给人一种心境的悲凉感觉,“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这是唐朝李益的《立秋前一日览镜》。初秋了,望着镜中的自己,两鬓如霜,不由对岁月心生惆怅。世间的一切繁华与美誉,在诗人眼中,不过是过眼云烟,人生如戏如梦。一片黄叶飘零的秋天,人们总是生出一抹的悲愁,大概是心随境转吧。
“水花香弄晚风清,闲立梧桐看月生。夜漏向深秋始觉,一天星湿露华明。”宋代武衍《立秋夕》,此诗是一幅静谧的晚间秋景画,月下梧桐,有着凄清之感。尽管清凉的晚风携着花香,也遮掩不了心中淡淡的忧伤。
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风起,落叶飘,诗人忽地想写封家书给家人,在送信人出发前,忙再次打开检查,担心匆忙,遗漏下什么。“复恐说不尽”平常生活我们也是这样,诗人将此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在张籍高手下入诗,便臻妙境。
“何事悲风秋画扇”,立秋的诗词,透着或浓或淡的悲凉、孤寂、寥落的情怀。但对耕种者来说,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其实秋天,有着生命的成熟与深沉,关键就在于你拥有什么样的心境。立秋时节,走出家门,感受秋景,会像春天一样美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