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的四种角色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8-01
□黄爱东
期刊是出版的重要媒介,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核心环节,学术期刊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期刊的编辑自然是出版的重要角色,肩负着出版人的使命与担当。探讨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的使命与担当,对于办好学术期刊,促进学术期刊社会效益提高,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繁荣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意义重大。
政治引领人
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做好政治引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那么,学术期刊编辑如何提高自己的政治引领力呢?一是要坚持不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作为编辑,我们更要走在学习、研究和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前列,利用好我们的期刊阵地,以主题出版为抓手,打造我们的话语体系,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高品质精神食粮。二是以期刊界开展的“社会效益评价”为契机,按照评价指标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的分值。而这首先就要注重“舆论引导与社会责任”,这一维度体现的社会效益值最高。为此,学术期刊的编辑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高举旗帜、服务大局,着力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主心骨、汇聚正能量、振奋精气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从而确保期刊出版承担起和完成好自己的文化使命和历史使命。三是为推动学术期刊的融媒体发展献策、效力。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给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现在,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许多不良思想也都以网络为温床生成发酵。编辑要为学术期刊的融媒体发展献策、效力,推动自己所在的期刊进入互联网、进入微信、进入手机客户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学术引领人
学术期刊不仅肩负着政治使命,还承担着学术使命。学术期刊是展示科研成果、发布与传播学术信息的重要园地,担负着推进科学研究、繁荣学术事业的使命,因此其刊登的研究成果,首要的条件是具备原创性或创新性。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要挑起学术引领的大梁,使自己的期刊达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
在当前我国科研评价和考核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还存在欠缺的整体外部学术环境下,作者追求论文数量而忽视论文质量、迷恋论文发表而忽略论文效用、效果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了更为恶劣的诸如抄袭造假等各种学术不端行为,这些都对学术期刊和编辑提出了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学术期刊编辑牢记自己的学术使命,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手去努力破解学术期刊出版生态的种种失衡现象,以科学发展观和新发展理念统领学术期刊的发展,积极助推学术期刊和谐出版良性发展生态环境的构建。
如何引领学术创新?一是编辑首先要自己树立并引导作者树立“做大学问”的理念。在学术创新上,要倡导和引领作者踏踏实实加强理论素养、学术训练与遵守学术规范、独立开展创造性学术研究。同时,为那些“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的人文社科方面的研究者积极搭建发声立论的学术平台,刊载他们具有原创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促进各种学术火花的碰撞与交流,从而推进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的大发展大繁荣。二是要在期刊界、学术界大力倡导研究写作的“愚直”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板凳甘坐十年冷。真正的学问不是着眼当下,不是出于功利目的,不是谋生的手段,更不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拾人牙慧,而是基于自身兴趣、优势和特长,作出长远规划,进而选取学术空白和增长点,确定一个选题方向,全神贯注持之以恒进行潜心研究。三是编辑和编辑部或期刊社要努力构建激励学术创新的有效机制。比如奖励机制:《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探索设立“年度优秀论文奖”等奖项,遵循“唯文是举、学术至上、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数据比对和专家评审相结合的评选方式组织评审。2021年度的评选范围为2019年在其刊物发表的全部学术论文,奖金为每篇2万元。当然,不是每一个学术期刊都可以有经费做到这样,但只要我们有这种唯文是举的理念,对于有思想的力作,我们可以第一时间送审、最快时间发表,可以在编辑中全程帮作者进行参考文献著录等各方面的规范,节省作者的时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文章的原创性并开始下一个问题或选题的思考和调研。
文化推手
学术期刊出版是与文化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项活动或者说一项事业。学术期刊的编辑要勇当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推手,这是其义不容辞的使命和担当。
要做好文化的推手,一要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文化使命和历史使命。我们的学术期刊都要有如同《文史哲》的办刊宗旨所展现的担当和魄力:“昌明传统学术,锻造人文新知,植根汉语世界,融入世界文明。”二要积极主动围绕“议程设置和文化贡献”策划选题、设置栏目、组织稿件,使刊登的文章和专题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创新价值,努力推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精品力作。三要加强学术期刊及其编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极参加各类期刊展,如武汉刊博会、中国精品期刊展等。也可尝试增加与学术期刊以外的期刊乃至图书出版部门的交流合作,如深度介入全民阅读活动等。
职业推手
正如孙犁所说:“有什么样的编辑,就有什么样的刊物。”这就是说,要办好刊物,编辑必须成为行家,成为职业强手、职业推手。编辑承担起职业推手的职责,在出版编辑的职业岗位上,除了把好政治关、学术关,还要做好知识把关、文字把关、规范把关,要以自己努力学习和工作培养积累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去推动期刊质量的提高、传播力的增强和影响力的提升。
著名出版家邹韬奋是编辑履行“职业推手”之使命担当的典范,他“视事业如生命”的职业观、爱岗敬业忠于本职工作的职业精神、“愿干的还要能干,能干的还要愿干”的职业要求,使他的职业、他的工作含金量极高,成就了他个人生命的价值,更创造了中国出版事业的辉煌。
作为编辑,我们要学习他的出版精神,从本职工作入手,努力成为职业推手。
一要积极塑造忠于职责、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一丝不苟地做好组稿、审稿、编稿、校稿等各个编辑环节的工作,秉持编辑的职业道德,客观公正地取舍稿件、不计回报地付出心血,把一切有利于刊物提升的各项工作和各种付出都看作是分内的事。始终以服务作者、扶持作者的心态进行编辑工作,以尊重、虚心的态度加强与作者沟通,在互动中提高文稿质量。
二要努力培育提升职业技能。要以“愚直”的韧劲也即“编辑匠”之匠心,狠下功夫,锤炼编辑本领,细致入微做好主题的策划、栏目的设计、文章及作者的选择、稿件的加工润色等各方面工作,不断推出精品力作。作为学术期刊编辑,还要密切关注学科前沿、出版研究和发展的动态、坚持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努力使自己开阔思路,增强活力,把握前沿和需求。
三要主动加强融媒体知识的学习和运用。面对当今“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要化解编辑工作面临的无奈和力不从心,就要主动顺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不断给自己“补课”,使编辑自己和编辑的刊物适应新时代,走入融媒体。
(作者单位:《厦门特区党校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