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湖北宜昌:
念好“三字经” 打好“特色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7-21
□本报记者 汤广花
宜昌市“扫黄打非・护苗”进乡村宣传教育活动现场。
工作人员在向广大商户讲解“扫黄打非”相关知识。
宜昌市“扫黄打非”办公室 供图
念好“融”“打”“进”三字经,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及宣传教育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近日从湖北省宜昌市委宣传部获悉,今年以来,宜昌将“扫黄打非”工作与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相结合,持续完善“扫黄打非”治理体系,严厉打击各类涉黄涉非出版传播活动,积极推动“扫黄打非”工作融入群众生活,在全市营造了健康有序的社会文化环境。
“融” 织密基层治理网络
宜昌市现有“扫黄打非”基层站点1944个,其中国家级进基层示范站点5个、省级示范站点38个,另有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学校、夷陵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4个市级“扫黄打非”宣教基地,以及100个“扫黄打非・护苗”示范工作站。
如何有效发挥基层站点作用?宜昌在“融”字上下功夫,通过将“扫黄打非”工作融入宣传文化系统、政法公安系统、民政部门、文化和旅游部门等相关平台,织密基层治理网络。
据介绍,宜昌在市级层面系统推进“扫黄打非”工作的基础上,将其纳入全市社区(村)依法履职事项,让基层开展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此外,宜昌将“扫黄打非”工作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融媒体中心建设、城乡社区治理等,按照“专业+志愿、网上+网下、基地+站点、人防+技防、学校+社会”的工作思路,有效发挥基层站点作用。
一批优秀的治理平台由此产生。例如,西陵区锦绣社区依托德育加油站,打造“七色花之新风护苗”品牌,将“扫黄打非”工作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宜都市尾笔村让“扫黄打非”工作进村民公约、诚信档案,融入农村基层治理“三治融合”平台。宜昌三峡新闻传媒中心聚焦互联网主阵地,充分发挥全媒体传播和大数据技术优势,创新宣教、做实监测,共护清朗网络空间。
宜昌市还按照“岗位一职多责、人员一专多能”的要求,通过融合,加强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一方面,聘请市“扫黄打非”办公室、网信、公安、教育、文旅等部门专业人员为指导员,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联合检查等,推进基层“扫黄打非”工作向常态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在全市推广建立“新风・护苗”志愿服务队,吸纳网格员、文化文艺工作者、网络达人、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其中。西陵区石板溪社区“娃娃宣讲队”、伍家岗区三峡物流园社区“雏燕青年志愿队”等已成为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
“打” 筑牢文化安全防线
将源头治理与渠道管控相结合、点上打击与面上整治相结合,严扫、严打各类有害信息和非法出版传播活动;市县两级上下联动、成员单位左右联通,形成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宜昌市聚焦重要领域,筑牢文化安全防线。以今年上半年为例,全市共查办“扫黄打非”案件54起,没收非法出版物247册,处置涉黄涉非网络有害信息115条。
具体而言,紧盯关键环节,在重点时间节点组织文旅、公安、教育、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对出版物批发零售单位、古旧图书市场、点播影院、校园周边、繁华街区、交通枢纽、物流寄递、旅游景区、农村集市等重点部位进行清查,严厉查处各类有害出版物。邮政管理、交通运输等部门以及机场、车站、码头等严把寄递运输等环节,严防有害出版物流入。
聚焦网络主阵地,健全网上“扫黄打非”联席制度,探索建立“双线报告、三级联动、四方协同”应急处置机制;完善监测预警机制,提升网上“扫黄打非”技防能力。开展“净网”“清朗”“剑网”等专项行动,组织开展网络社交平台有害信息专项整治、电商平台销售非法出版物专项整治等行动,全覆盖巡查属地网站、网上书店5500余家。
此外,宜昌还创新“三个直通”监管执法机制,宜昌市“扫黄打非”办公室、成员单位以及执法机构相互间实现工作任务直达、信息共享、工作协同,监管执法效能不断提升。其中,涉黄信息转办,“扫黄打非”、网信、公安网监部门直接对接处置;游商销售非法出版物,城管部门联系文旅执法部门现场处置;新增、注销的书店信息,审批部门第一时间共享给执法部门。
“进” 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4月26日,在三峡物流园,“扫黄打非”工作人员向广大商户宣传“扫黄打非”知识,号召参与“扫黄打非・绿书签”倡议签名活动,拒绝有害出版物及信息;5月30日,在宜昌市至喜小学,为孩子们送去防网络沉迷、绿色阅读等“扫黄打非”公益课和手册,并向学校捐赠了红色经典和屈原文化书籍;6月30日,在点军区车溪村开展“扫黄打非”知识问答、优秀图书展示、发放“绿书签”活动等,并同步启动“新风宜昌 宜同护苗”主题公益宣传作品创意设计大赛……
记者了解到,为筑牢“扫黄打非”防火墙,宜昌市广泛组织开展“扫黄打非”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园区等活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上半年,全市组织开展了名家讲座、网络安全教育、“绿书签、伴成长”专题阅读、法治副校长宣讲、优秀读物推荐、爱心捐赠图书等系列宣传活动。
宜昌在市、县新媒体开设“新风宜昌”专栏,宣传工作动态和法律法规等。在新媒体平台“三峡云”设置“扫黄打非”开屏页面,推出《送你一枚“绿书签”》《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信息宣传。在报纸、电视、户外大屏等推介“绿书签”宣传标语、海报、视频等3200余次,在各公共场所发放宣传单、“绿书签”等1.6万余张。
除此之外,宜昌还借助特色宣传,让“扫黄打非”工作融入群众生活中。例如,创作推出一批“扫黄打非”主题短视频、快板、海报、剪纸等公益宣传作品;市“扫黄打非”办公室和市妇联编印《宜昌市“护苗”亲子读本》,向广大青少年发放3500余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