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出版社如何更好弘扬红色文化

作者:姜丹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6-24

  □姜丹

  中国共产党在波澜壮阔的艰苦奋斗中,积淀了深厚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和坚定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正因如此,红色文化被提到国家文化建设的高度,并被反复强调。福建是红色文化资源大省,拥有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

  多年来,红色文化是福建教育出版社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为例,浅谈地方出版社如何更好弘扬红色文化。

  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

  红色文化蕴含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所创造和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凝聚着中华民族英勇顽强、百折不挠、战胜困难的优秀精神品质。红色文化引导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汲取红色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谱写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篇章。时代的车轮不断向前滚动,优秀的红色基因历久弥新。历史、现在和未来是相互勾连的。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华儿女在极其复杂的形势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伟大的改革和腾飞;现在的中华民族正以昂首向前的蓬勃姿态,高举和平、共赢、发展的旗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未来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世界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同时,红色文化对当代中国人来说是弥足珍贵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对年轻一代如何做新时代红色传人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福建老区苏区分布广泛,全省84个县(市、区)中,有70个老区苏区县(市、区)。据统计,福建有2500多处革命遗址,全省有3600多个革命基点村。福建的无产阶级先辈们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理论、革命精神、革命经验和革命传统,由此衍生出的福建红色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底蕴和有形的资源产物。出版社作为文化产业的排头兵,重任在肩、守正创新,有必要把红色文化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是大众教育的重要渠道,更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出版社以图书为载体,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传达给广大读者,为构建书香社会、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地方出版社如何弘扬红色文化

  同类出版物比较――选题的独特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题出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出版物的整体质量进一步提高。总的来说,许多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红色文化主题出版物生产旺盛。例如,《光明的摇篮》《文物中的红色基因》《真理的光芒――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出版物出版与传播》《红色弄堂》《党在这里诞生:中共一大会址、上海革命遗址调查记录》等出版物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视角记录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和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这些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的精神食粮,犹如一场丰盛的红色文化盛宴,深受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为响应中央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号召,对接福建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所提出的“100个福建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党史读物,为读者打开一扇了解福建各地市重要纪念馆或者遗址遗迹的窗口,福建教育出版社在出版《福建红色文化读本》(小学版和中学版)后,进行了地方资源的思考和探索,策划出版了《红色记忆――走近福建党史100个学习点》一书。与同类出版物比较,该书的选题独特性从宏观层面来说,顺应时代潮流和现实要求,深入挖掘红色出版资源、梳理红色出版发展脉络、凝练红色出版精神、传承红色出版基因。从微观层面来说,一是从“学习点”这个特殊的角度展现福建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出积极的努力;二是具有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既倡导革命前辈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今人不忘过去、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又能够将这100个学习点打造成红色旅游景点,将革命传统教育与红色旅游景点相结合,既可以观赏景点、增长革命历史知识,又可以学习革命精神、陶冶革命情操。这是首次将100个福建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以图书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有利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深入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准确的读者定位――内容的针对性

  准确的读者定位是图书出版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具有地方特色的接地气图书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位。接地气意味着图书内容要遵循图书市场规律,具有普适性广和针对性强的特点。总体来看,全书从“小口径+大视野”“传统+现代”“小故事+大情怀”三个维度呈现福建100个学习点,让读者从“学习点”这个特殊的视角及时全面地把握福建100个学习点的分布情况、资源特点、重要内容。书中呈现的革命遗址遗迹、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革命档案馆等不仅可以探索福建革命史上重要的红色印记,学史明理,亦可号召我们发扬革命传统,树立红色精神。八闽大地所孕育的古田会议精神、苏区精神、才溪乡调查精神、长征精神、永安抗战精神、谷文昌精神、廖俊波精神等红色精神,让广大读者特别是党员干部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在八闽大地的艰苦奋斗史。这100个学习点是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场所、广大群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堂。图书出版后,能够带动后续学习活动与延伸服务,例如,红色文化阅读分享会、主题党日活动、青少年学党史教育沙龙、“讲红色故事、向革命先辈学习”社区党建活动等。由此可见,这是一本读者面广、内容针对性强的普及读物,也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好素材。

  纸质+数字融合出版――传播的创新性

  当下,网络、自媒体和各类终端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载体,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更加生动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例如,以互联网作为平台,采用VR/AR、GIS、三维可视化等科技手段,使网上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等红色文化内容更加立体、形象,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带来更好的契机。《红色记忆――走近福建党史100个学习点》主题突出,内容丰富,传播手段多元化,具有鲜明的福建特色和融合传播的特征。传播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根据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和读者喜好,借助新的渠道媒介,将图书内容以“纸质+数字”融合出版的模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传播的介质呈现多样化、立体化的特征,例如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部分学习点配有二维码,增加信息传播量,拓宽信息传播渠道,融合出版利用互动性强、交流便捷、内容丰富等优势加强信息传播,这些都有助于扩大受众范围,实现受众群体的广泛化。以融合出版为传播的创新基础,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同时坚持传播红色能量、传播有价值的信息内容为创新的发力点,将原本单一的传播渠道转变为内容丰富、传播途径多元、互动性强的“纸质+数字”融合传播模式。传播的创新性为纸质图书带来了增值服务,不仅使图书内容变得更加有趣,还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就是说,读者在阅读了书中的红色故事之后,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者登录微信公众号,能够获取信息量更大、内容更丰富的红色资源。传播方式的创新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既拓宽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渠道,又提高了红色文化受众的阅读热情,形成红色思想处处有、红色精神时时学、红色故事人人讲的红色文化传播氛围。

  (作者单位:福建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