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于青苹之末

作者:常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6-01

  □常立

    (文中所附二维码为图书推荐视频,欢迎扫码观看。)

  《大风》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有一句格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而图画书《大风》则用图和文告诉了读者另一句截然相反的格言:人可能被打败,但是不会被毁灭。

  把这两部作品放在一起来读,对读者来说应当是一件颇有乐趣的事。两者有着相似的人物设置与情节走向,都有一个垂垂老矣的人物,与狂暴无常的命运抗争,最终一无所获,也都有一个善良勇敢的男孩,在实际生活中给老人打辅助,也从精神层面给老人以慰藉。

  两者之间也有许多不同。《大风》中的爷爷赖以为生的是大地,而不是大海。“命运的风暴”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个比喻,而是真正的大风,是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厄运。对读者来说,厄运并非没有预兆,就像前环衬上寥寥几笔勾勒出的那朵白云遮掩下的乌云。但对置身于其中的人,预兆即使出现,也难以被发现。

  正文开始,饱满的色彩描绘出一幅“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田园景象,但第二页的“我们动身很早”与灰白的晨曦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人们的行动总有其自身的强大理由,无视命运的预兆而去做不得不做的事,才是生活常态。

  而风正以隐蔽的形式悄无声息地存在,所谓“风起于青苹之末”,读者已能从弯弯的植物茎秆与草叶上感知到风。随后的3个对开页描绘风起――暗淡的天色,翻滚的乌云,惊慌的小动物,从天空俯瞰到的渺小的人。爷孙俩匆忙装车赶路,终于他们遇到了一根“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与命运的风暴正面相逢。

  《大风》情节与画面的高潮都在接下来的3个对开页。第一个对开页展现了人的勇气――“我们钻进了风里”,“爷爷在我就不怕”;第二个对开页展现了命运的威力,一张竖排对开页大图中,大风借助青草显出身形,两个巨大的旋涡仿若两只洞悉一切的眼睛;第三个对开页用六格画面展现了人与大风的抗争,多用对角线构图,以强调两者之间的剧烈冲突。

  当风停息之后,只剩下一棵茅草,一天的劳作归零,“爷爷眼里突然盈出了泪水”――这在《老人与海》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即使最后倔强的老渔夫承认自己被打败了,但梦里仍然会梦见狮子。《大风》中的爷爷,没有那样的英雄情结,也不需要英雄梦的支撑,他似乎早已经历过千百次的失败,练就了承担这厄运的坚忍的心。你看他在这之后,说了声“不累”,又弯腰推起空空如也的小车,走上了回家的路。

  此处是《大风》与《老人与海》的最大不同,也是东方故事与西方故事的差异所在。在《老人与海》中,老人与命运抗争时独自一人虽然念叨过几次“要是孩子在就好了”,但能够凭借的只有自己。而在《大风》中,无论生活的艰辛,还是命运的风暴,爷爷在经历这一切时都有男孩的陪伴与协助。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亲情的羁绊与慰藉,人无论跌倒多少回、失败多少次,都可以重新站起来。

  因此在尾声中,那棵被“我”在童年时随手抛掉的草,又被爷爷在去世前“大老远跑到东北洼”给弄回来了。“我”把这棵草夹在相册里,“夹草的那一页,正好镶着我未婚妻的照片”。爷爷虽然去世了,却仿佛可以化身为大地上的万物,比如这棵草,联系起过去与未来、旧死与新生。也因此在后环衬中,一轮夕阳带来了淡淡的暖意。

  这让我想起明代杨慎的词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作者系儿童文学作家、图画书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