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出版原则 创新融合发展

――访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

作者:郝天韵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6-01

  □本报记者 郝天韵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此次入选音像电子类名单的出版物,您觉得有哪些特点?

  敖然:音像电子类出版物是孩子们了解新媒体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次入选的作品突出原创,注重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和可读性,主要呈现以下的特点:首先是入选的主题出版物用有声阅读的方式生动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深化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青少年文化自信,导向正确,主题鲜明。同时还有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声读物;有传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的科学普及类的电子音像作品。这些作品形式多样,制作精良。入选作品以有声故事书、动画以及广播剧等新颖的方式呈现,令青少年喜闻乐见。同时,很多作品源于纸质图书的二次创作,以富媒体形态呈现,具有鲜明的融合出版特征。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对于面向青少年读者的音像电子类出版物,在您看来应通过什么措施去保证出版导向和出版物质量?

  敖然:一是严格把握正确的出版导向,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充分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精品出版物对青少年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是作品在出版过程中要注重选题管理,出版过程严格执行选题论证制度,认真把控选题方向,同时密切结合青少年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和阅读特点,提升选题策划水平。

  三是不断挖掘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势资源。出版社要在立足于本单位特点的基础上在专业性和特色化方面深耕细作,系列化、立体化进行出版物研发,同时在质量管理上强化审读把关,确保出版物质量。

  四是创新融合出版。面向青少年的出版物尤其要注重融合创新,使内容结构、呈现形式、获取方式、阅读场景等更贴近青少年的需求,从而更加符合青少年的阅读特点,对小读者产生更强的吸引力。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我国音像电子出版业经过40余年的发展,请您谈谈音像电子出版在多年来的融合发展实践中,都取得哪些成效,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您对此有哪些发展建议?

  敖然:近年来不少音像电子出版单位主动作为,开拓进取,积极实践转型升级,走出一条具有本单位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前不久,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了《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新时代深入推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作出全面安排,为音像电子出版单位探索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领域提供了行动指引。音像电子出版单位已有的出版生产和传播方式已经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发生了巨大变化,要积极面对这种改变,从主观上认识到不是音像电子时代成为过去式,而是拥有了一个新的机遇。

  出版单位首先要充分利用音像电子出版本身具有其数字性的特征,将已有的内容资源、制作能力、流程制度、规则规范转化到融合出版工作中,实现业务的平稳对接和过渡。其次音像电子出版单位经过多年的研发和积累,拥有丰富的音视频及多媒体资源,具备将内容优势转化为融合出版优势。随着出版融合的纵向深入,内容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要高度关注内容的聚合,内容资源才是我们真正的立足之本和核心竞争力。再次音像电子出版单位在重视编辑人员政治素养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技术素养培训,补强技术能力短板,加快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队伍的进程。